关于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关于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析

罗礼

青海省海南州813000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性与耐久性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应从多方面考虑,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措施,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措施

一、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概述

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是结构或构件在各种作用下保证人员财产不受损伤的能力.通俗说来就是防止发生破坏倒塌的能力。它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对结构工程的设计而言,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和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等几个方面。建筑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紧密相联,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分析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针对结构设计,结构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结构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整体的牢固性与结构耐久性等多方面。

2、建筑工程结构构件承载力的安全设置。构件承载力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规范规定结构承受的荷载和规定规范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建筑工程施工中所涉及到的这些用量值系数都体现结构构件在已经存在荷载作用下所承受大安全度,安全系数设计的时候将这些数据统称为安全系数,同时也体现出安全储备的需要,在设计方法应用中将这些数据称之为分项系数。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确定可靠性指标。安全系数与分项系数越大,也就说明安全度越高。

3、建筑工程结构安全需要考虑其牢固性。建筑结构构件承载力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建筑的整体结构还应当将牢固性考虑在内,这样即使在某个位置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结构良好的延性是结构整体牢固性的凭据,而这也是建筑工程抵御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或人为差错导致的灾难后果所应当具备的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减小灾害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分析

1、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的发展,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都是由混凝土建造。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混凝土属于耐久性非常好的材料。直至上个世纪,国外在研究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容易过早受到破坏。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已经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获得高度重视。但是在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部分建筑工程并没有吸取教训,仍然在材料与性能结构方面没有采取防治措施。

2、加强使用阶段对建筑工程结构的检测与维护。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与修理、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保障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在工程建设完成与使用阶段中有必要定期检测与维护建筑工程结构。我国在建筑工程结构方面有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等相应的要求。有的工程出现倒塌事故,这与使用阶段的没有定期检查具有一定联系。国外针对结构损害可能引起公众安全的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公共性的工程,采取的强制性的定期检测,即使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墙面砖等建筑部件,由于引发事故后可能会伤及公众,因此对这方面采取强制性的检测要求。针对此种情况,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应当采取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来要求建筑工程正常使用中实行定期检测。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将结构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当然,在此过程中还是应当秉持预防为主,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四、加强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建议国家建设部、交通部等主管部门制订科学详细的法规标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重点审查,明确建筑工程的设计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加强对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促进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提高。

2、加强检测与维护。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外墙面砖等建筑部件,必须依据相应的法规以及相应技术标准强制进行定期检测。

3、重视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我国在耐久性设计方面主要存在标准、规范、规程等方面的问题,缺乏全面、完善、可靠的措施。规范对耐久性的要求,主要应在构造(如保护层厚度等)和材料性能(如混凝土配比、抗氧离子渗透性等)等若干个易于明确表达的几种指标上规定,有些规定也没有进行系统的机理研究,如对混凝土的碳化、碱骨料反应及钢筋锈蚀与时间的关系,研究得也很肤浅。影响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需要加强的措施也很复杂:应重视后张灌浆不密实而产生的结构耐久性问题,要完善无黏结预应力工艺,加强张拉端和固定端锚具的选用和防腐措施,确保全密封方面的技术措施;再如要重视楼板中收缩和温度构造配筋要求,解决现浇楼板中出现收缩、温度裂缝给使用带来的危害和由此造成的钢筋锈蚀等结构耐久性问题。在设计、施工中对耐久性问题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而削弱结构耐久性的问题。从观念上要克服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重视新建筑建造而忽视旧建筑的维护的不利观念。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体现。其不但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南.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中华民居.2013.

[2]刘荣桂,曹大富,陆春华.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