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徐大宁

徐大宁(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26)

【中图分类号】R1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343-01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易受损的部位,分析原因找出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沈阳地区5所高校2005-2010年5年间100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1000名学生中发生运动损伤452例,占45.2%。损伤部位以踝部(27.5%)腕、掌关节(23.8%)多见。结论大学生运动损伤多发生于对抗性强、有直接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与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中安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且可以通过预防加以避免。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损伤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具有年轻、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差等特征,且其运动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1],因此对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其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健康水平、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沈阳地区5所高校2005-2010年5年间100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男700例,女300例),平均年龄21.5岁。由体育教师在授课班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填写运动损伤调查表。其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引起运动损伤的项目、损伤的性质原因等。

2结果

2.1运动损伤的部位

本组1000名学生中发生运动损伤452例,占45.2%。调查数据显示:运动损伤部位排在首位的是踝部(27.5%)其次腕、掌关节为(23.8%)、膝关节(16.7%)、肘关节(9.1%)、肩关节(7.6%)、大腿(6.8%)、小腿(5.2%)面部(3.3%)具体见表1。

2.2运动损伤的性质

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所发生的运动损伤大多属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其中关节韧带扭伤最多,多以踝关节扭伤为主,本组186例。其次为挫伤,主要发生在腕关节;第3位是肌肉拉伤。

2.3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

极易出现运动损伤,尤其以篮球居多,本组占25.6%,足球占24.4%,体操15.2%,排球13.5%。其他项目(如田径、羽毛球、武术、游泳、投掷、举重、标枪等)引起的运动损伤占23.1%。

3讨论

大学生运动损伤多为急性运动性损伤,其损伤率的高低与大学生的运动年限和运动能力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性别差异对损伤率影响不明显。运动损伤与各部位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造成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本组研究表明踝关节损伤在大学生运动损伤中占较大比例,损伤后往往恢复较慢,给日常生活、训练都带来了影响。它的损伤机制是:由于内踝比外踝短,同时内侧的韧带及肌肉较外侧强,所以临床上易发生踝关节内翻过度而损伤外侧的韧带,同时关节中的软骨和韧带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因此在很多项目中都容易受到损伤[2]。

3.1运动损伤的原因

⑴准备活动不充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充分动员神经系统和克服内脏器官的懒性,造成韧带、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内脏器官没有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因此为运动损伤的发生留下潜在因素;⑵在训练中安排不合理,训练中突然加大运动量,身体不适应,力量分布不均匀而受伤;⑶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差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肌肉力量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较弱,因而容易受伤。另一方面是专项技术不全面,动作不规范,极易违反身体结构、机能特点以及运动时的生理学原理,而造成运动损伤;⑷预防措施不够,缺乏积极治疗和医务监督;⑸技术动作错误。

3.2防止运动损伤的措施

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提高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鉴于大学生运动损伤较高的发生率,建议应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工作,尤其注意平常训练中对损伤的预防;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运动损伤;加强膝、踝、腕、肘、腰等易损伤部位的专项力量练习;加强医务监督。

参考文献

[1]韩传红.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67.

[2]林忠文.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与防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1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