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张笑

张笑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2115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本院为单位,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内,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方式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由家属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救治,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则于急诊科进行初诊,且开展院前急救后,开展急诊急救护理,就两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偏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实施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能显著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临床综合价值突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实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多由冠状动脉发生持续且急性化的缺氧、缺血症状,而引发心肌坏死所致。若抢救不及时,即便生命得以挽救,也会遗留各种后遗症。有报道[1]指出,由心肌梗死诱发死亡的峰值时间为症状后4小时内,所以,针对医护人员来讲,需要注重院前急救,最大程度缩短入院时间,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本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分析其效果,现对此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依据发病就诊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两组,每组的患者数据均为30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11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75岁,中位(61.3±2.9)岁;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12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74岁,中位(61.2±2.7)岁。两组上述数据经全面比对,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都由家属将患者送至医院救治,开展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分别开展院前急救护理与急诊急救护理:(1)院前急救护理。当急诊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需即刻询问患者准确、详细的居住地址,且简单了解相关症状,叮嘱家属不能频繁、随意挪动患者,应保持平卧位,把脸向一侧偏,若有急救药品,需即刻用药,条件允许可给予吸氧。急诊部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当救护车达到现场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与判断,并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快速监测,包含心电图、脉搏、血压等,建立静脉通道;依据患者病情实况,酌情调整输液速度,给予吸氧,减轻心脏负担,提高血氧饱和度。在转运途中,护士需要将转运中所存在的风险讲解于家属,深入检查,获取家属信任,签署同意书;另外,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与标准是否相符进行检查,保持与急诊科的紧密沟通,使医院做好各项准备。(2)急诊急救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动态化监测,待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诊断,包含心电图、血清心肌酶等,结合其他相似疾病开展区别性诊断,叮嘱患者多休息,降低心肌耗氧量,给予持续的吸氧治疗;此外,叮嘱患者不可用力过猛,预防心脏负担增加;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若有频发室性早搏、心率过慢等症状,需进行快速处理,若有心跳停止情况出现,需即刻开展心肺复苏。对于心源性休克者,需实施抗休克处理,并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若有面容苍白、多汗及皮肤湿冷等症状,需对患者有无心源性休克进行细致查看,调整休息体位,向医师告知病情进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等。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处理各项数据,t或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为(74.4±11.2)min,住院时间为(21.3±2.4)d;对照组分别为(134.6±10.5)min、(46.5±3.2)d;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6.78、8.34,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23.33%,观察组显著偏低(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实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急重症,多因机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而引发供血不足,最终造成心肌持续性的缺氧、缺血症状,许多患者还伴有各种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等,有着比较高的致残、致死率[2]。据相关报道[3-4]得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有50%在发病1小时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发生死亡。所以做好此病的早期急救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所收治患者,对其分别开展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最终结果得知,观察组无论是急救反应时间上,还是在总体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通过开展上述护理模式,能节省患者救治时间,使整个急救步骤变得更加规范化,还能稳定生命体征,安抚家属心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危险因素[5]。

综上所述,围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不仅能缩短其急救反应时间,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因而有着不错的临床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曾亿金,高咏萱,刘思苑.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7,12(5):719-721.

[2]彭湘富,魏侍萍,许美茹,等.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效性探究[J].全科护理,2017,15(12):1455-1457.

[3]陈慧琼.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159-162.

[4]冯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3240-3241.

[5]韩秀梅,孙桂芝.院前急救护理并绿色通道对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5):55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