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数控加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陈霓李银海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7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上的几次重要探索,在这些教学方法中详述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最后主要介绍了带组对抗法。包括他的分组设置、对抗项目设置及奖励设置。

关健词:数控加工;项目教学;对抗法

一.背景

近十年来,数控技术在我国机械加工行业飞速发展,数控加工技术人才需求急剧膨胀,全国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与课程应运而生,每年向社会输送数十万计的数控技术人员。《数控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作为数控技术人员培训与学习的必需课程,其教学也因此备受瞩目。

传统的数控加工教学,一开始,有两门课程。一门课程为《数控加工工艺》,另一门为《数控加工编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上《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时,同学们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对课上涉及的理论知识,会感觉难以理解,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而在《数控加工编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可能只讲编程不讲工艺,所以两门的内容有所重复。并且,这两门课都是先上理论,再安排两周实训,这样的后果是同学们前面所学理论知识所记不多,教与学之间就会出现明显的脱节。两周实训等于从头学起,时间仓促,达不到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

通过多方调研,明确了这门课程是以“实现职业能力”为目标,最终将《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编程》两门课统编为一门课《机械零件数控加工》。为了弥补《机械零件数控加工》所涉工艺内容不足,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从而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将《机械零件数控加工》由先上理论,改为“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即在四周的时间,120个课时,根据项目化教学,将所要求的理论知识,细化在几个任务中,每天由老师提出任务,说明理论知识,再由同学们运用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这样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同学们觉得,书本上遥不可及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变得容易理解,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效果。我院学生参加数控车工、数控铣等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与数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已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也反馈回了学以致用的信息。

《数控加工》是目前机械加工企业广泛应用的一门技术。根据高职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和该课程的特点,其能力目标可确定为三个方面:一是能按加工要求正确操作几种常用的数控机床。二是能根据零件图样正确选择数控机床,能根据相应机床及工艺要求编制合理的数控加工程序。三是能对机床进行基本的维护与保养。为满足以上能力目标的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目标是:①能认识数控加工设备及其附件,懂得各设备的功用。②能正确理解各常用数控设备的加工原理、基本构造。③能正确识读零件图样,并根据图样要求进行工艺分析。④能正确认知编程需用的各项指令与符号。⑤能根据工件测量要求正确选择并使用量具。

为了达到该目标我们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完成一个项目就是完成了一个零件的加工。这个零件的加工分成了多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都可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理论知识。任务的设计都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也保持在“适度”的前提下,不会给学生造成“怎么努力也做不完的”这样的想法。每个任务都必须完成:识图、工艺分析、编程知识、操作、测量五个过程。例如下项目五中的任务1平面加工中,首先给同学们一张零件图,上面标注了六面体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讲解了加工方案,刀具,切削用量等工艺知识;指令中的G54,G01,M03等等;机床的操作如对刀、操作机床的注意事项等;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等。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带着问题学习,完成一个任务,解决一些问题,逐步接近目标,并在最后的检测中,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

三.分组对抗式教学法

为了更好的提高上课质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抗式教学法”。带组对抗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培养若干骨干分子,学生在骨干分子带领下分成若干组进行互学互练的一种方,基层教师们在不同程度上应用过此教学。带组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能体现教学思想。即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自身与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领导、管理能力;同时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教育学生对集体荣誉的分享与共承思想,从而提高集体主义精神,充实的道德生活。教师应采用各种引导手段,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笔者以项目五任务1平面加工为例,简要介绍“带组对抗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首先组成三个大组,每个组的学生已根据学生的情况,按照优秀、中等、较差三个等级分类,将三类学生均匀分到各组,确保各组均衡。

然后设计对抗项目。在任务1中,可设立的对抗项目有:程序输入速度对抗,夹具安装速度对抗,对刀速度对抗,零件加工完成质量对抗。按这些项目制作表格,记录各组的成绩,选出各组优秀选手,再进行组与组的对抗,最后可得出该对抗项目的冠军,一周内可得出该周总冠军,及其他名次。

最后奖励项目设计:要让学生们提高对抗积极性奖励设置是不可少,比如前三名可免除期末考试,其余的可奖励平时分加10分,加5分等,也可为了活跃教学气氛可以奖水果,奖糖果等。

数控加工课程,只有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防止一昧关注理论学习,忽略动手实践。并加以必要的奖励手段,才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掌握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报山,刘诗安,何春生.基于能力培养的数控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9,(147)

[2]项强.体操技术动作带组对抗式教学法研究[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4)

[3]吴新进.试论数控专业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的衔接.博才网

[4]浅谈提高数控铣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职业教育论文.博才网

[5]俞鸿斌.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