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

杜玉梅韩冰朱丹郭林张忠玲

杜玉梅韩冰朱丹郭林张忠玲(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247-02

【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的护理中,应作为重点,护士需要掌握全面的知识,能够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用药指导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口服,对于需要餐前、餐中、餐后服用的药物需要进行说明。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治疗护理

虽然根据发病原因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是共同特征都是胰岛素缺乏导致的血糖升高,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考虑为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评估患者健康史时应结合患者家族史、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既往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病人多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经常感染等主诉,应详细询问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体重,妊娠次数。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体检可见异常。酮症酸中毒者呼吸深大伴脱水体征和意识改变。另外,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护士在进行评估时应予区别。

1护理诊断

1.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1.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营养不良、感觉障碍有关。

1.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降低、高血糖有关。

1.4知识缺乏与未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有关。

2护理目标

2.1患者住院期间多饮、多尿症状改善,体重能够控制在理想范围,血糖控制稳定、良好。

2.2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外伤,并学会自我保护。

2.3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或发生感染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2.4患者住院期间能够复述健康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并表示理解,能够遵照进行。

2.5患者住院期间电解质平衡,不发生并发症。

3药物治疗的护理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关键手段,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3.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用药,也可用于其他型糖尿病,并防治急性并发症、提高抵抗力、防治各种感染、改善营养、促进青少年生长等。现在以被更多的应用。因此,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的护理中,应作为重点,护士需要掌握全面的知识,能够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

3.2胰岛素的注射

3.2.1给药前:应评估给药的目的,餐前常规给药还是临时降血糖治疗,因此护士在为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了解患者血糖状况。对于血糖不高,低于正常血糖范围(4.4~6.7mmol/L)时,应通知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以免患者出现低血糖。

3.2.2给药:①途径,所有胰岛素都可通过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在40U、100U时可采用肌内、静脉和皮下注射。500U的胰岛素只能皮下和肌内注射。②皮下注射准备,常规短效胰岛素为清亮溶液,不用混合即可注射,如发现溶液有混浊或无色或出现沉淀则不应再使用;中效和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为悬浊液,用注射器抽吸前应于掌间轻轻滚动摇匀,切忌剧烈振荡,以免出现泡沫,如果发现混合后仍有颗粒或团块不应再使用。③注射部位的选择,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为皮下组织,如上臂、臀部、大腿外侧皮下组织丰富的部位,建议交替使用注射部位,以免长时间同一部位注射出现局部脂肪组织萎缩,影响药物吸收。每个注射点应间隔25mm左右。此外,根据不同情况也应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一般注射后腹部吸收最快,上臂次之,臀部最慢,因此如患者刚进行完运动,最好不选择腹部注射,以免发生药物吸收过快而引起低血糖反应。④胰岛素的混合,根据不同的选择,常规短效胰岛素可以和任何类型胰岛素混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只能与常规短效胰岛素混合,且混合抽吸后应摇匀后注射。在进行抽吸时应先向短效胰岛素内注射需要抽吸的等量的空气,先抽吸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再抽吸需要量的短效胰岛素。⑤胰岛素的贮存,未启封的胰岛素应在0~4℃冷藏保存;胰岛素制剂在常温下可贮存1个月,但需避光;抽吸入注射器的胰岛素混合制剂在1~2周稳定,但注射器须针头向上放置,以免阻塞,注射时轻摇。

3.2.3健康教育:为了安全和成功地使用胰岛素,必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包括胰岛素的使用目的、注射方法、保存、不良反应(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使用胰岛素期间严格监测血糖等。

4口服降糖药用药

4.1给药前:须评估药物治疗的目的,如磺脲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在限制摄入量和运动上控制血糖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可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双胍类降糖药适用于肥胖及轻型患者。

4.2给药:①用药途径,指导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口服,对于需要餐前、餐中、餐后服用的药物需要进行说明。②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护士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的同时,鼓励患者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配合药物治疗。③不良反应的观察,告知患者低血糖症状(心悸、饥饿感、出汗、疲劳等),严重者需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停止口服药物降糖治疗,以免药物代谢后通过胎盘和乳汁进入胎儿或婴儿;对同时服用保泰松、水杨酸钠、磺胺类、吲咪美辛、双香豆素等药物巾可使药物浓度升高,引起低血糖反应;大量饮酒、雷尼替丁、西咪替丁能增强磺酰脲类低血糖反应。连续服用避孕药、糖皮质激素、吩噻嗪和噻嗪类利尿药等均能拮抗磺酰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发生高血糖,服药期间应监测血糖。

参考文献

[1]丁桂芝,主编.实用内分泌代谢病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5.

[2]池芝盛,主编.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