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王志梅

宜章县妇幼保健院湖南郴州424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给予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t检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35%)低于对照组患者(22.22%),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不仅可以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而且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开腹;黏膜下子宫肌瘤;应用效果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切除子宫的重要因素之一[1]。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达20%左右,且其好发人群逐渐趋向年轻化[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因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问题,术后复发率较高[3]。宫腔镜作为近几年开展的一项微创新外科技术,其有着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美观等优点,已在妇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手术技术日趋成熟[4]。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收治的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所选病例符合有关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并经B超、宫腔镜等相关检查证实诊断;②所选病例均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大器官、系统功能损伤或障碍者;②神志/精神障碍者;③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进行或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④存在严重出血性疾病等不能耐受电切术者。

1.2分组方法将所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3例,其中年龄为23岁-49岁,平均年龄为(33.22±4.86)岁,病程为4.3个月-2.3年,平均病程为(10.6±1.4)个月;对照组63例,其中年龄为25岁-47岁,平均年龄为(33.28±4.82)岁,病程为4.6个月-2.2年,平均病程为(10.4±1.3)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有可比性(P>0.05)。

1.3方法两组患者经确诊入院后,评估心肺功能和基础条件,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进行子宫内肌瘤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前使膀胱充盈,取截石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待麻醉效果显效后,置入宫腔镜于宫腔内,仔细探查子宫肌瘤位置、数量、类型及形状,根据肿瘤部分及大小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手术需在B超监测下进行,切忌一味追求一次切除率而强行剜切,防止切除肿瘤时造成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并取出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两组常规使用宫缩剂及抗生素治疗3d。

1.4观察指标(1)手术疗效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2)并发症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宫腔积液、发热、阴道出血量大、宫腔粘连等。

1.5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手术疗效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t检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35%)低于对照组患者(22.22%),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其中约10-15%为粘膜下子宫肌瘤[5]。黏膜下子宫肌瘤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有少数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过多、下腹疼痛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子宫全切术是其常用术式,但随着该病不断的年轻化,患者对于生育能力的要求逐渐增多,直接导致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显著减少,从而增加了子宫肌瘤剥除术的选择。有研究报道,传统的子宫肌瘤剥除术需要进行开腹,不仅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大手术创口及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左右[6]。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效预防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是目前临床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宫腔镜技术因其微创、对机体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有较大发展。宫腔镜手术可以通过宫腔镜利用镜头清晰分辨细微的组织结构,在B超引导下,手术可以更准确、精细地切除瘤体,有效避免术中操作对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另外宫腔镜血管切割、止血均可通过超声刀完成,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中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肯定,能将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降至最低程度,从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缩短其卧床时间。但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与宫腔镜手术开展初期技术熟练程度有关,随着操作者技术熟练度的提高和腹腔镜技术的提升,会大大缩减手术时间。同时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王金娟,成九梅,张颖,等.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17,39(2):168-170.

[2]彭广侠.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40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48-149.

[3]彭玲.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1):71-73.

[4]韩一栩,刘玉珠,陈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0):159-161.

[5]范向红.B超监护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应用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85-86.

[6]黄睿,黄晓武,夏恩兰,等.宫腔镜下3型子宫肌瘤切除术可行性及生殖预后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8,37(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