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的应激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护理工作的应激与对策

刘继红

刘继红(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白云大道中医院护理部471400)

【摘要】应激是指护理工作中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心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它可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但个体不仅仅只受应激情境的摆布,而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高级生命体,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激反应处理方法,能够通过有效的应对努力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从而消除或降低应激水平[1]。

【关键词】护理应激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215-02

护理工作者应激是指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心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身心失调状态。持续高水平应激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应正确处理应激反应,从而增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2]。本文就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方式的特点进行了专项研究,以期为护理人员如何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应对应激,增进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入选条件:工作时间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年龄在20~30岁,受教育程度:中专10人,大专12人,本科18人,共40人。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交流能力,无精神障碍。

1.2调查方法首先讲明目的和意义,本着自愿的原则,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护士的心理问题;每题以“是”、“否”作答。

2结果

护士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其自身的应激源之间的一种不平衡认知所致,多数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会出现身心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头痛、恐惧、焦虑、忧虑、失眠、脾气暴躁、身心疲乏、内分泌失调等。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会出现工作倦怠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40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66%的人有疲乏感,50%的人情绪不稳定,40%的人易被激惹。

3讨论

引起护理工作者的应激反应的原因:护理工作应激既有社会性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变化方面的原因,又有护理工作本身及护士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外研究者通过对护士心理应激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发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护理工作应激原因较为常见[3]:

3.1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的应激原: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密切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对病人健康负有重要的责任,有关研究证明对人负责比对物负责的工作所产生的应激程度要高。

3.2与工作负荷有关的应激原: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护士数量已较为普遍的相对不足,致使部分护士工作负荷过重。

3.3与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有关的应激原:主要包括护患关系,护士与病人家属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护士与医师关系等。

3.4与对护士期望有关的应激原:人们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寄予愿望。

3.5与接触濒死和死亡病人有关的应激原:护士在处理濒死和死亡病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反应,其中常见的反应为丧失与忧伤。

3.6与工作-家庭的矛盾有关的应激原:目前在岗护士半数以上为已婚者,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

4护士心理应激源的应对方法

4.1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经常利用晨会,工作空闲时间,组织学习专业知识,制定护士继续教育方案,使护士熟练掌握护理常规,经常对护士进行科室常用器械的操作训练,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的程序,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资深护士和护士长要做好对年轻护士的传帮带教的工作[4]。

4.2减轻压力,维持护士身心健康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的评价自己,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使心理平衡,其次调整心理需要。

4.3增强护士应激源承受能力面对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发挥自己的优势,平时应善于积累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的经验,怀有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对待患者,还要常学习护理专业的的边缘学科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要适当渲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思想。

4.4合理利用护理资源针对护理工作的性质,护士易疲劳,经常感到精力、体力不足,护理管理者就要合理搭配技术力量,采取科学排班方式,实行弹性排班制,一旦遇有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能够做到人员充足,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抢救工作。这样无论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还是对护士的心理应激都有好处。

4.5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调整好作息时间,由于护士工作性质,很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因此要尽快适应,随即调整,保证充足睡眠。

4.6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中注意团结、关心同事,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加工作配合的默契度,好的工作环境使人身心舒畅,减轻压力[5]。

5小结

护理工作是神圣美好的,其职责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健康,现代护理学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的结合,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也就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也就更好的服务了患者,服务了社会[6]。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处理措施,减轻护理工作者的应激反应程度,对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林,金玲玲.民营医院护理人员流失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5):74-75.

[2]王改平,郭建琳.急诊科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措施[J].家庭护士,2007,5(4):64.

[3]柴竹果,卫爱欣.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家庭护士,2008,6(7):1955-1956.

[4]王丽音.民营专科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6):716-718.

[5]黄美堤,黄桂英.浅析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措施[J].中华临床医学及护理,2007,13(11):107-108.

[6]陈林.人本管理思想在民营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68-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