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技术》“心肺复苏术”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技术》“心肺复苏术”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张巍张宏徐艳斐邵洪岩贾俊红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庆163312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本文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及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在“心肺复苏术”教学项目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基础护理技术心肺复苏术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内容为心肺复苏术的概述、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理论部分及心肺复苏术的示教、练习和考核部分。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认知方面,学生已学习《解剖生理学》知识,能够明确颈动脉、胸骨的解剖位置和心脏的生理功能;情感方面,学生前期学习了护理礼仪、护理伦理等相关课程,初具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人文理念;缺乏临床思维和经验,缺少学习主动意识。但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喜欢有视觉冲击和有挑战性的任务。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方法,有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良好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能说出心搏骤停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②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要点及注意事项;③能快速、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保障患者安全;④具有临床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自主探究、收集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②能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获得与“心肺复苏术”相关的临床新进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培养严谨科学、求实进取的学习态度;②树立救死扶伤的职业价值观。

4.重点难点。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为本项目的重点,难点是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实施。

二、教学策略

心肺复苏术的教学任务属于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内容重要。结合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模拟临床真实工作任务,真正达到做中教、做中学。师生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主线,贯穿整个授课过程。课前学生通过APP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投票问卷反馈学生自学效果,院校共育指导学生参加认知实践;课中,利用微课视频、3D动画、虚拟仿真、实践操作等达到理实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课后,通过平台综合评价巩固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三、教学实施

1.导入环节。课前,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对“心搏骤停的原因”进行问卷投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通过“急救电话调度员在线指导心肺复苏挽救生命”的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理论课中,将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基本原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通过PPT、3D动画、公众号国赛选手操作微视频等形象、直观的可视化资源与教师教授相结合,逐一突破重点、难点;课堂小结后利用测验功能反馈学习效果,为教学反思和实训教学做好准备。

2.示范环节。师生在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与学习。以案例教学为载体,引入教学任务。随后,教师通过可视化投影仪进行规范讲解和示教。

3.练习环节。(1)分组练习、操作。学生分组后,按照顺序单独在艾德-高级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上进行操作,电脑终端会实时客观记录学生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潮气量的大小,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2)案例实操。教师提前将病历输入到SIM-MAN智能模拟系统中,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境设置案例。学生团结合作实施急救,教师通过电脑上的文字和图像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同时,学生可进一步培养临床思维、爱伤观念及急救意识,强化人文素质。

4.反馈环节。经过模拟操作系统的练习和考核,学生在兴趣指引下通过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进行测验,通过云班课系统的自动统计分析,获得学生整体作答情况及具体试题、知识点的正确率,获得真实、可靠的教学反馈。

5.拓展环节。课程结束后,还可以通过学校基础护理学微课程公众号、人卫数字化资源、云班课上传的与心肺复苏有关的人文知识等相关资源和讨论答疑环节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人文素质。

四、教学效果

本项目教学中借助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时间,延伸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控、反馈和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可以在参与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临床思维,促进教与学的同步提升。然而,在实施蓝墨云班课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前期做好资源库的建设,相对需要一部分时间、人力的投入。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自觉性不足的学生还需要加强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在信息化设计中增强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参加到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杰白从三维教学目标的时效性看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7,4,(42),133-134。

[2]陆媛以人为本,提高当代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J].成人教育,2012,32,(01),70-71。

[3]柯盈盈林静肖辉雪黄敏娟廖永珍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