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不同时段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

/ 2

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不同时段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

张欣1卲琰2(通讯作者)张静2(通讯作者)

1.济南军区总医院放疗科250031;2.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5003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不同时段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9月接收的众多乳腺癌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本次实验标本,并按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与鉴别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对普通组患者进行护理,对鉴别组患者在前者的护理前提下添加护理干预(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总体健康得分情况。结果经过相应性护理后,鉴别组乳腺癌患者在总体健康得分情况中优于普通组乳腺癌患者,且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着手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时,在予以患者常规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辅以针对性(针对不同时段放射治疗)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放疗对其皮肤的损害,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不同时段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干预;效果

前言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乳腺癌在全球恶性肿瘤致死率排行中稳居第二位。该恶性肿瘤是仅次于子宫癌之外的又一“女性健康杀手[1-2]”,40~60岁女性是该疾病的多发人群,绝经期前后的女性病发率最高,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本文就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不同时段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信息与方法

1.临床信息

在自愿原则下抽取90例从2014年1月~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普通组与鉴别组,每组各45例。其中普通组患者的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为(55.73±1.29)岁;临床分期情况:Ⅰ期有33例,Ⅱ期有12例;左侧乳房肿瘤19例,右侧乳房肿瘤26例。鉴别组患者的年龄为31~66岁,平均年龄为(55.88±1.49)岁;临床分期情况:Ⅰ期32例,Ⅱ期13例;左侧乳房肿瘤20例,右侧乳房肿瘤25例,。研究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情况以及肿瘤位置等临床信息,发现其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普通组(常规护理干预):①治疗前,医护人员对患者皮肤进行全面评估,检查患者整体皮肤的现状,且嘱咐患者保持治疗区域的干燥整洁。②治疗中,告知患者勿使用肥皂、热水等对照射区域进行清洗,亦不可用力擦洗,以免导致标记模糊不清。③治疗后,叮嘱患者勿在照射部位贴胶布或涂酒精等刺激性消毒用品,严禁用手抓挠照射部位。

鉴别组(在前者护理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①当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且照射剂量达到时20Gy时,患者皮肤会逐渐出现发红、发热等正常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嘱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不要穿戴胸罩,避免刺激皮肤。②当照射剂量达到40Gy时,患者皮肤会出现瘙痒、紧绷、脱屑等症状(1级放射性伤害),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严禁抓挠,可于放射部位涂抹刺激性较小的护肤品。③当患者照射剂量达到60Gy以上时,患者皮肤会出现水泡、水肿、出血等症状(2级以上放射性伤害),此时可予以治疗部位适当性的红外光照射和涂抹皮肤保护剂。

3.观察指标

由我病区护士全程跟踪记两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护理情况,并根据医学界相关规定利用QLQ-C30(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两组乳腺癌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情况进行评分(共30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恢复得越好,生命质量越高)。

4.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研究数据予以初步整合并将其录入至最新推出的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深入性和科学性分析,利用()表示计量资料,检验通过t进行验,对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若其最终比较结果显示为P<0.05,则说明两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三、结论

医学界将通多发于女性乳房腺上皮组织且目前病因尚未的恶性肿瘤称为乳腺癌,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率不断上升的“罪魁祸首[3]”之一。放射性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该疾病患者的常规性方法,虽然该治疗方式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其同时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整个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对患者皮肤产生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不同放疗期间医护人员应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常规护理和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将各放射治疗阶段对患者产生的伤害最小化[4-5]。此外,科学研究表明,该护理方式因其人性化的优势,目前已得到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认可与信赖。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组与鉴别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总得分分别为(51.24±5.10)分和(72.43±7.68)分,后者大于前者,且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同时予以乳腺癌患者常规护理和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痛楚,并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晓叶,郎静芳,付英秀,等.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C):318-320.

[2]蒋梦媛,庄碧玉,陈秀梅.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黄连黄柏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30例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256-5257.

[3]赵晓叶,郎静芳,郝丽霞,等.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肩、肘关节功能、皮肤损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6):2533-2536.

[4]沈永菊,翁剑侠,葛允荣,等.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5):858-878.

[5]耿春花.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损疗效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2715-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