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和镇痛用于心脏手术的利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椎管内麻醉和镇痛用于心脏手术的利弊

李洪明

李洪明(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巴彦151801)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36-01

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蛛网膜下腔(IT)或硬膜外(EPI)麻醉和镇痛,通过有效术后镇痛、抑制应激反应和胸心交感神经阻滞而有益于病人,但也可增加并发症。本文总结了心脏手术病人应用IT或EPI麻醉镇痛的利弊,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1有利因素

1.1有效术后镇痛

心脏术后有效镇痛有益于病人。有报道冠脉搭桥病人术后最初18h,连续静滴苏芬太尼镇痛,降低了经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新生儿心脏术后最初24h,连续静滴芬太尼或苏芬太尼,减少了并发症和死亡率。但连续静滴阿片类药镇痛,不能术后立即拔管。IT或EPI麻醉镇痛,既可有效镇痛,又能及早拔管。

1.2抑制应激反应

术后应激反应未有效抑制可致心动过速、高血压、血管收缩、代谢率增加、抑制免疫、激活血小板等不利变化。IT或EPT麻醉镇痛,可有效抑制手术有关的应激反应,局麻药因阻断神经传导,其抑制效应较阿片类药更强。用IT或EPT麻醉抑制应激反应虽仍有争议?但高危病人大手术后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CPB后应激激素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术后早期?静注阿片类药虽也可降低这种应激反应,但术后不能及早拔管,IT或EPT麻醉镇痛(尤其用局麻药),既可抑制应激反应,又能术后及早拔管。

1.3胸心交感神经阻滞

心肌和冠状血管受T1~T5交感神经支配,调节冠脉血流及其分布。心交感神经兴奋激发冠状动脉收缩,且对体内舒血管物质反应异常,表现为血管收缩。冠心病病人心交感神经兴奋可破坏冠脉血流和心肌氧需平衡。动物模型显示:心交感神经兴奋介导广泛狭窄性血管收缩机制,可削弱心肌缺血时局部代谢性血管舒张,而且心肌缺血通过交感神经纤维激发心一心反射。加重心肌缺血。心交感神经上述机制降低心肌氧供,对术后心肌缺血可能起着中心环节作用。

胸段EPI麻醉能有效阻滞心交感神经传入传出纤维。增加狭窄心外膜冠状动脉直径,而不扩张冠状小动脉,可降低心肌氧需,改善左室功能。此外心交感神经阻滞增加心内膜与心外膜的血流比值,改善缺血心肌血流,减轻狭窄性血管收缩和心肌缺血诱发的心一心反射。胸段EPI麻醉可缩小动物冠状动脉栓塞后心肌梗死的范围。总之,胸段EPI麻醉可有效阻滞心交感神经活动,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有益于心脏手术病人。

2不利因素

2.1呼吸抑制

IT或EPI阿片类药镇痛的最严重并发症是呼吸抑制。早期呼吸抑制在IT或EPI用苏芬太尼或芬太尼后数分钟发生,延迟呼吸抑制用药后数小时发生,系脑脊液中吗啡向脑转移,刺激脑髓质阿片受体所致。阿片类药用量及重复应用、高龄及合用镇静药是增加呼吸抑制的危险因素。

术后呼吸抑制程度与IT或EPI吗啡用量及术中麻醉用药及种类有关。延迟呼吸抑制可延长术后拔管时间,有些病人需纳络酮拮抗。小儿IT用吗啡更易发生术后呼吸抑制。有研究显示心脏术后如要早期拔管,不宜用IT吗啡镇痛。麻醉诱导前,病人随机经IT用吗啡10gg·kg-1或安慰剂,标准化静注芬太尼20μg·kg-1、眯唑安定10mg,并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结果IT用吗啡病人术后拔管时间较用安慰剂病人明显延长。但也有报道,IT或EPI用吗啡对心脏术后早期拔管有益。IT或EPI吗啡最佳用量随麻醉维持用药种类及用量而不同,吗啡用量如何既有效镇痛,又能术后早期拔管有待阐明。如IT或EPI用局麻药不抑制呼吸,术后能及早拔管。

2.2血压下降

IT或EPI麻醉常见并发症是低血压。胸段脊髓麻醉致平均动脉压下降,则冠脉血流也随之下降。血压下降多少安全尚不知。胸段EPI麻醉诱导期,如冠脉灌注压下降>50%,冠心病人就会出现心肌氧合紊乱。如用α受体激动药升压,血管收缩对自身及移植的冠状动脉可能是有害的。19例IT全脊麻用于心脏手术,18例需用苯肾上腺素升压。故CPB后,需补充容量,50%~90%病人需用β或α受体激动药,冠状动脉灌注压也可能下降。

2.3心肌抑制

EPI麻醉,局麻药吸收后可影响心脏电生理、抑制心肌收缩。有报道胸段布比卡因EPI麻醉,出现心肌抑制,至少部分是局麻药吸收后直接作用心脏所致。如同时用p受体阻断药,则进一步抑制心肌。心脏手术病人胸段EPI麻醉,术中间断、术后继之连续输注布比卡因,与对照组比,CPB后,PCWP明显升高,分别为1.7kPa和0.85kPa,表明有心肌抑制。

2.4硬膜外血肿的危险

IT或EPI穿刺和置管最担心的并发症是硬膜外血肿,其发生率分别约是1:220000和1:150000。EPI穿刺针较粗且需置管,血肿发生率稍高,且不单发生在EPI置管期,近一半发生在拔除导管后。

IT或EPI穿刺后全身肝素化,形成硬膜外血肿的危险性增加。有报道全身肝素化后,行诊断或治疗性腰段EPI穿刺形成血肿。全身肝素化同时用阿司匹林、穿刺困难或损伤,或穿刺后1h内肝素化,均增加血肿形成的危险。如穿刺损伤延迟24h手术,穿刺置管1h后肝素化和严格控制抗凝药用量,行IT或EPI穿刺置管是安全的。Rao等报道4000多例,另一报道912例外周血管手术病人,安全进行了IT或EPI穿刺置管及肝素化。但这两报道病人的抗凝程度明显低于CPB的需要。

3研究方向

心脏病人术后有效镇痛、抑制应激反应和(或)胸心交感神经阻滞,还不清楚是否影响临床结果。目前IT和EPI麻醉镇痛用于心脏手术的所有报道病例数少,很少设计完善,无一报道将临床结果作为主要最终观察指标,这就限制对其利弊的确切评价。今后研究方向应为:①设计要完善、有足够的病例数;②IT和EPI麻醉镇痛对心脏手术病人并发症,尤其心脏并发症、以及术后死亡率的影响;③与术中麻醉最佳用药量相应的IT或EPI吗啡最佳用量,以取得有效镇痛,以能术后即刻拔管。只有进行了上述的研究,才有可能对IT和EPI麻醉镇痛用于心脏手术的利弊作出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