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松松1刘曼莉2梅华鲜3潘渝4

(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省550001)

摘要:目的探析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到2019年6月开展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6个月时接受随访。总结所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分级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LVESD、LAD以及LVEF数据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中I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2周与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数据差异不突出,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80例患者住院期间总共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是以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瓣周漏、心包积液、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所有患者均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及时消除症状。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临床效果

心脏瓣膜病属于我国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心脏病[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持续性发展,临床中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关于手术治疗的服务模式随之完善。虽然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解决患者的生理性病变,但是手术治疗本身对于患者而言属于刺激性、创伤性的操作,所以探讨最佳的手术治疗方式显得格外重要[2]-[3]。对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干预服务效益,本文对比总结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10月到2019年6月开展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80例中男性患者35例,年龄中位数48.5岁。根据心脏病学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被确诊,其中病变的情况为:主动脉瓣病变为主24例,二尖瓣病变为主35例,双瓣病变21例。病变的类型为:风湿性瓣膜病38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8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

入选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按照要求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以及放化疗治疗。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功能疾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有效沟通;退出治疗。

1.2方法

手术治疗之前为患者提供利尿、扩张血管、强心、磷酸肌酸营养心肌并维持心肌电活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针对肺部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提供肺部理疗实现体征改善,以营养支持、雾化吸入以及抗炎等治疗方式为主。在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实行全麻处理,同时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之下实行心瓣膜置换手术,以冷血晶体灌注方式控制心肌停跳保护,在胸部正中实行常规切口,并提供常规的体外循环。对于无主动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实行自主的动脉根部灌注干预。对于伴主动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提供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的灌注。在手术治疗之后提供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电解质稳定治疗,并提供动态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等基础体征,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血容量补充。在手术治疗后的第一天提供华法林,按照凝血功能的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对于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并发症的患者及时提供透析治疗,对于术后感染患者提供常规抗感染治疗。在手术之后1周实行心脏彩超进行复查,如果无任何异常则可出院。在出院同时需要嘱咐患者注重休息,同时提供利尿与强心的药物,针对心室率较快的患者提供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6个月时接受随访。

1.3评判标准

总结所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分级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心功能指标涉及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左室收缩末期内经、左心房内经、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应用心脏病协会所提出的NYHA分级表胡宗南实现对患者心功能的评估,其中I级标准为存在心脏病,但日常生活与体力活动不会引发症状,II级为体力活动存在一定影响,体力活动可能会引发疲劳、气喘以及心绞痛等症状;III级为体力活动严重受损,无法参与任何轻度劳动;IV级为明显心衰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19软件实现数据的分组处理、录入以及统计分析,在数据资料录入之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式进行分组记录,并应用连续性或离散型的变量实现对数据的录入,定性的数据不需要分类变量。数据检验期间所有均数采用T值进行检验,百分制数据采用χ2值进行检验,在数据对比差异中P值<0.05时证明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LVESD、LAD以及LVEF数据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80例患者住院期间总共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是以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瓣周漏、心包积液、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所有患者均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及时消除症状。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

3.讨论

大左心室普遍属于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从而导致左心室发生负荷、舒张末期室壁张力的异常,导致左心室的心肌发生代偿性肥大发病[4]。心脏瓣膜置换术属于临床中主要针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干预作用[5]-[6]。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心室容量的负荷提升、心脏做功的提高以及耗氧量的提高为主,会导致LVFS与LVEF发生假性提升的表现[7]。借助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可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左心室的容积负荷程度,并实现对心脏代谢性扩张以及心脏血流动力表现的改善,通过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整体功能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且安全的状态。有研究显示,对于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而言,借助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可以实现心功能与心电图检查表现的改善,对于存在低心排血量的患者术后可以提供正性肌力药物或者是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改善,可以促使外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效果得到改善[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LVESD、LAD以及LVEF数据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中I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80例患者住院期间总共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及时消除症状。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可有效应用于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和优化患者的心功能,对于并发症的控制作用突出,术后的康复风险较低,结合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实现心肌保护作用的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可以作为常规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涛,林称意,罗卫民,etal.大左室心脏瓣膜病49例围术期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7,23(5):24-25.

[2]王寅,董念国.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7,21(z1):144-145.

[3]汤勇,樊扬名,葛建军.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置换术后近中期的疗效以及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15(09):135-138.

[4]曹永科,曹勇,李小芳,etal.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大左心房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J].中国循环杂志,2018,23(3):266-269.

[5]谭威,李儒正,谢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脏瓣膜病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7,11(15):931-934.

[6]周子凡,王龙飞,董松坡,etal.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及对B型脑钠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01):53-57.

[7]许万紫,王东进,曹海龙.托伐普坦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7):148-151.

[8]李树斌,李俊杰.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14(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