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

纪光权

纪光权(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中医医院内科676200)

【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82-01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62例肝硬化未合并胆囊结石作对照。结果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是49.2%,男女性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35.3%、5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宽度小于或大于等于13mm其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与非结石组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与患者性别,门脉宽度以及血清白蛋白有关,因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容易漏诊,故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胆囊结石肝硬化临床特点相关因素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肝硬化时容易合并胆囊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发生可加重肝损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一定影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女性58例,男性68例,年龄32~75岁,平均43.5±2.3岁。其中酒精性肝硬化48例、乙肝后肝硬化67例、隐源性肝硬化11例。肝功能评级:Child-PughA级66例、B级40例、C级20例。肝硬化诊断均符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肝硬化诊断标准。胆结石的诊断根据超声检查确诊。并与同期62例肝硬化未合并胆囊结石作对照。两组在基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结合胆红素、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及肝胆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差异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l3.0统计学处理,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胆囊结石发生率本组126例患者中胆囊结石发生率42.9%(54/126),男性及女性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35.3%、51.7%,男女胆囊结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性别n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

女性583051.7

男性682435.3

P值<0.05

2.2不同门静脉宽度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见表2.

门脉宽度(mm)n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

<13802632.5

≥13402870.0

P值<0.05

2.3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但两组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性别n白蛋白(g/L)球蛋白(g/L)结合胆红素(umon/l)非结合胆红素(umon/l)

结石组12628.33±7.9842.31±8.238.94±59.638.8±40.9

非结石组6231.63±7.8037.68±9.335.13±55.327.8±25.7

3讨论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升高原因可能与肝功能受损、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及胆囊运动功能障等因素有关[1]。肝硬化时致使胆囊功能紊乱、胆汁成分的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导致了胆囊结石发生增加,而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本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是42.9%,女性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影响胆红素排空,有利于胆囊结石的形成。门静脉宽度<13mm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低于门静脉宽度≥13m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硬化时胆静脉扩张,引起胆囊粘膜增厚,导致胆囊动力降低,为胆囊内形成结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胆囊内形成结石过程中,会引起肝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加重胆系感染,将细菌传入胆囊,最终形成结石核心[2]。

参考文献

[1]王庆雷,毕宁.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1,7(24):57.

[2]路欣,张海宁.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ll,27(l):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