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我见

陈晶

陈晶(黑龙江技师学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都面临的主要形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步的突出,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就当前我国环境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环境史渊源;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环境志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不断的加剧,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都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西部大开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困扰因素。在当前,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人们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的因素,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树立良好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为主要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手段,以促使中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这种发展形势的影响之下,我国史学界对环境保护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史学研究中是结合过去环境发展的破坏和防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索,是根据历史上环境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关系为基础进行探究。这无疑是既有重大的学术、理论价值,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手段,其在环境史上有着重大的作用。

1关于中国环境史的渊源问题

在学科的研究中,任何学科的问题都是学术发展史上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更是各个时代发展的具体趋势和大致走向。在环境史发展中,也离不开其发展渊源的支撑和支持,其在环境史发展中是其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良好有效发展的前提和指导基础。环境史作为一个分支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在发展中主要是通过对于环境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实施钻研的结果,在我国,环境研究的手段和过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展示,由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成果丰硕的沿革地理学与古典历史地理学的长期发展与积累,所以到20世纪30年代,一批史学家与地学家受现代科技知识与学术思想的影响,面对强邻虎视、国事危殆的局势,遂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即在上述沿革地理和古典历史地理等传统学科基础上,创立并形成了历史地理学这门新兴学科。他们一方面以新的学术观点,继续深化沿革地理学研究,另方面对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变迁也进行了超越前人的探究,在历史时期气候、物候、地貌、土壤、植被、动物、河流与湖泊变迁方面都推出了一批颇有深度的成果。

2关于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关系问题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关系十分密切,但二者仍有明显的差别,是属性与研究内容都有一定区别的两门学科。因而我对伊懋可(MarkElvin)教授所论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从原则上讲,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唯一的区分就是由不同的学术文化产生的界限”的观点难以认同。且不说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被学界公认为分属地理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门类,也不说迄今关于环境史学的定义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使说两门学科间有些理论观点与研究方法有共通之处,但因学科属性使然,彼此在研究的切入点与落脚点上均有所不同。概略地说,环境史是为解读历史提供新思维,…历史地理学则是为研究地理环境提供新视角。如再略加引申,则可认为,历史自然地理学是将人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与营力,与自然要素自身变化规律结合起来,探明人类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之变化历程及其复合型的演变规律。而环境史,按笔者目前的认识则是以人类历史时期环境变化作为对照物,着重探讨经由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因而二者间区别是明显的。当然上述状况使这两门学科都具有警世资政的积极社会效应,互补互济的关系也是很明显的。

3关于环境史理论建设问题

这是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中国比较而言,历史地理学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起步早,已进行了相当的研讨。自侯仁之院士《历史地理学刍议》一文发表后,实际上已确定了人地关系说在历史地理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近一段时间,笔者也不揣浅薄,做了一些探讨。1992年应本科之母校中山大学庆祝自然地理专业创办40周年征文所需,撰写了《论历史自然地理在当前地理学学科体系改造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在该文中提出了人类历史时期之人地关系是一“多元复合双向制约体系”的新概念。并作了如下阐释:“人类历史时期之‘人地关系’,实际上就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活动与不断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一个双向制约体系。当然,参加到这一体系中来的,不论是人类社会活动方面的,还是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都有众多的要素,彼此交织,交相感应,形成一个复杂的本系。”

当然这一阐释还是很初步的。1994年,为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与美国北依阿华大学联合在西安举行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笔者在提交会议的论文《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政策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点——以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为例》中,就当今全球普遍面对的“环境与发展”难题,依据前述人地关系是一“多元复合双向制约体系”的理论观点,拟定了一个环境与发展人地关系系统诸因素相互制约影响之模型图。

4关于环境史与环境志关系问题

在我国传统治史工作中,自司马迁在《史记》中撰成“八书”,班固在《汉书》中设十志以来的两千余年中,志因其具有更大的警世资政作用而一直受到重视。除了历代正史中有志外,在我国还涌现出大批地方志,不仅留存了大量史料,也直接丰富与推动了史学研究与纂著工作。因而治史离不了修志。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环境史研究工作,也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各地之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从《清史-生态环境志》的纂修工作中深切地感到,有必要倡议我国各级行政区域在修编各自的地方志时,增加“生态环境志”,将本辖区内整个历史时期或近现代的主要生态环境变迁状况据实记录下来。很明显,这样动态的生态环境志比现有的地方志设置的静态的自然地理志能更深刻地反映环境特点与人地关系的实质,也更有利于当地的生产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预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我国各级行政区域修编的地方志中补上了这一部分鲜活的内容,再加上一大批环境史学家与相关学科专家对我国环境史的专门性、区域性与断代性的深入研究,一部大家十分期待的规模宏大、体例完备、内容翔实、论析精准的《中国环境通史》就可积渐而至,应时而出。

5结论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其在发展中对环境保护要求也在日益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在社会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统一协调发展,环境史在当前研究和探索中的认识日益提高,成为当前史学界研究和探索的重点,更是提高和指导环境发展的基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