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中医药治疗浅谈

/ 1

痛风的中医药治疗浅谈

朱芬

朱芬(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中医科201700)

【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394-02

【关键词】痛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减少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并趋向年轻化,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西医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因为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率高,许多患者不易耐受,反而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浅谈如下: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痛风属中医痹症范畴,归其病因多因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的肥甘厚味醇酒之品致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日久郁而化热,凝滞为痰,阻滞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湿浊之邪易留滞不易速去,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久痹则浊瘀互结。故痛风的病机可概括为湿、热、浊、瘀四点,其治疗原则以清热、除湿、降浊为主。

2中医分型论治

风湿蕴热证:关节红肿热痛剧烈,得冷则舒,痛不可触,伴有发热,口干喜饮,心烦不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药用四妙散加减。

痰瘀痹阻型: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关节肿大,重者强直畸形,局部刺痛冷痛麻木或皮色紫黯,屈伸不利,舌青紫,苔腻,脉细涩。治则:化痰去瘀,搜风通络。方药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久痹正虚型: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肿胀,重者活动不利,或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头晕心悸,气短自汗,面色苍白,舌质暗红或淡,苍白,脉细或细弱。治则:益气补血,温阳行痹。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结语

随着人民日益富裕,饮食结构改变,痛风发病率将进一步升高,中医药治疗痛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相对于西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痛风有着耐受性好,针对病人不同证型有不同治疗方案,但关于作用机理及对照研究方面的报道仍不足,所以应加强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开发出更有效方便的中药复方制剂。

参考文献

[1]马剑颖.痛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江苏中医药,2002年第23卷第6期.

[2]赵蓓俊,茅健春(指导).中医治疗痛风的现状.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19卷第11期.

[3]佟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药学刊,2006年第24卷第2期.

[4]白淑仪主编.中医内科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