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级医院分级诊疗工作的SWOT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市三级医院分级诊疗工作的SWOT分析

何慧君

(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行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对整个医疗服务行业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分级诊疗的背景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市三级医院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通过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分析其优势和缺陷,了解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相关提升分级诊疗能力及竞争力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分级诊疗SWOT分析

健康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提升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

医药卫生体质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而我国的医改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指南(2016年版)》中提到要通过对口帮扶、医联体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模式。与此同时,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浙江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和依据、工作目标、具体要求、具体措施等多方面进行解读。分级诊疗工作得到中央及地方的高度重视,综合分析分级诊疗工作在实行过程中的利弊,有利于医疗改革事宜的深度推进,也为基层百姓带来福祉。

1、分级诊疗的背景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就医职工需在定点医院就诊方可报销。随着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以及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及医疗需求的逐步提高,城市医院不再受医保限制,诊疗服务面向各区域患者,除部分公费医疗保障人员外均可就医,原有的分级诊疗不复存在。2011年后,全国各地开始运作由三级医院带动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模式[1]。2012年以来,为解决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却冷冷清清的问题,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及推进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模式被重新提出,并确定了北京市等4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266个地级市作为试点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

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概括起来16个字,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明确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分级诊疗制度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相关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格局。大中型医院由此可以减轻一定程度的负担,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集中精力,有所突破,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基层医疗机构可接待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改善门庭冷落的状况,病例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

市三级医院为贯彻国家卫计委和省卫计委资源下沉和双向转诊精神,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双向转诊流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联动工作,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到合作医院坐诊、会诊、查房、手术等,帮助其开展新技术、诊治疑难疾病等。基层医院分批选派医护人员到三级医院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技术水平[2]。市三级医院向基层医院和社区输出优质医疗资源,可缓解基层患者看病难的问题。[3]分级诊疗工作开展至今,分级诊疗优势初步显现,双向转诊实现程度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区域内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明确了区域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功能定位[4]。

2、分级诊疗对医院发展情况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和资源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合理实行。

2.1优势(strengths)

市三级医院内部的优势是相对于地区内低等级的医院而言。第一,学科建设完善。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临床医技科室分布合理,积极建设省区域专病中心、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等,与上级医院进行学科对接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第二,人才队伍构建合理,吸引和引导卫技人员特别是高级人才来院发展。第三,设施设备先进,积极购进3.0T磁共振、256排CT、SPECT等先进医疗设施设备。第四,医疗环境优越,积极建立集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五,科研实力强,医院大力支持科研创新,积极申报国家级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积极在SCI、中华系列等发表论文。

2.2劣势(weaknesses)

相对于省级医院来说,市级医院任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诊疗水平欠缺。相比之下,地方医院的服务能力、诊疗能力不足,在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手术方面多多少少均存在资质、经验不足的情况。第二,高尖人才不足。省级医院汇集了包括高级医技、管理等各个专业的高尖人才,而地方的三级医院各方面与省级医院相比,均低一层次。第三,部分学科发展薄弱。除了省区域专病中心、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外,其他学科薄弱,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不强,向省级医院转诊病例情况较多。第四,人才流失严重。基于医疗环境、工作环境及个人能力提升等各方面的因素,医院专家人才流失严重,大部分流失的人才中均去向省级医院。

2.3机遇(opportunities)

第一,减轻门诊工作量。分级诊疗促进了患者分流至基层医院,不仅缓解了大医院门诊、住院拥堵的情况,也改善了基层医院冷冷清清的状态。第二,不同程度的吸引住院病人。自签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协议书起,按照协议基层医院有义务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与此同时可以增加住院病人人次。第三,方便病人,减轻医疗负担。根据分级诊疗康复在基层的理念,在病情稳定后可转向基层医院,也可降低医疗费用。据统计,在三级医院就诊的62%的住院病人可分流到二级医院,可节省46%的医疗卫生费用[5]。基层医院基本上位于乡镇等地,对于家属照顾、往来探视提供便利。

2.4威胁(threats)

第一,门诊量降低,收入减少。目前大医院门诊拥挤,门诊量虚高,多数病人由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构成,分级诊疗施行初期该部分病人有少量减少。第二,基层转诊人员增多,床位紧张。协议医院因医疗水平较低、设施设备落后及风险规避等原因,向上级转诊的病人逐渐增多,目前医院床位饱负荷运转的情况下,落实基层转诊人员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工作人员压力大。临床、医技科室工作量本身就大,而基层转诊病人需要开放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进一步增加了临床、检验检查科室的压力。第四,政策冲突。医联体与分级诊疗工作有部分重叠冲突,影响相关事宜的落实。

3、分级诊疗背景下三级医院的发展战略分析

3.1借助三级医院平台,积极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抓住外部机遇(SO策略)。医院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及先进设备,在现有的人才梯队的基础上,实现在区域内的人才柔性流动,采取“请进来帮,送出去训,搭台子练”等办法,吸引才智,盘活人才资源[6]。充分挖掘院内潜力骨干及院外权威人士,为带动学科发展及疑难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积极采取精细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缩小与省级医院的距离。

3.2利用医院现有技术力量,减轻分级诊疗带来的外部威胁(ST策略)。分级诊疗的推行,从长远角度必定会影响三级医院的门诊量,为避免门诊量的急剧缩减,医院可利用自身医疗技术好、医疗设备先进、人员配备齐全等优势,充分宣传自身有利之处来吸引病人。同时也应当继续拓宽分级诊疗合作单位,与相关的基层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完善基层转诊病人绿色通道,争取更多的转诊,来达到资源互补的状态。

3.3完善医院目前不足,充分利用外部机遇(WO战略)。新制度的推行,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分级诊疗政策提倡的“首诊在社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意识,使得常见病、多发病集中在基层医院,而三级医院的工作则集中在复杂疑难病例,这对三级医院的诊疗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借此机会,三级医院应当充分发掘资源,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动三、四类手术的发展,引入高尖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4减少医院内部不足,规避外部威胁(WT战略)。医院应当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全面协调发展学科,提升诊疗水平及诊疗服务能力。加强与省级医院的合作交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缩小与高品质医院的距离。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创造和谐舒适的工作氛围,为留住医院人才提供隐形保护伞。根据相关的政策文件,增加员工福利,为留住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葛敏,江萍,赵晓鸣等.上海市长宁区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制度设计[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12(12):12-18.

[2]曹健.医院集团化的前世今生[5].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4,12(12):24-29.

[3]赵芳,甄天明等.我国发展区域联合体的SWOT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28(6):339-342.

[4]封国生.医联体需各方合力攻坚[J].中国卫生,2013,(4):23.

[5]俞立魏,徐卫国.对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中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12):21-24.

[6]赵升阳,张雨龙,严枫.医院高等级技术人才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