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肝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对比

陈国庆曾慧黄金华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广东广州510000)

(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心电图室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通过CT与MRI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通过CT与MRI技术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诊断准确率上,CT为77.5%,MRI为9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通过MRI影像技术诊断可以有效的提升诊断准确性,适宜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肝癌;CT;MRI;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087-02

原发性肝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仅位于胃癌与肺癌之后,其发病率与病死率相对较高,因此对其疾病的诊治研究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一般患者早期并没有典型症状,当得到确诊往往已经进入到晚期,而及时诊断对有效治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通过CT与MRI技术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2.5±3.9)岁;肿瘤直径在3cm以内者为26例,大于3cm者为14例;患者症状表现出全身乏力、上腹部饱胀、纳差、消瘦、低热与肝区疼痛,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验得到病情判定,患者均同意检查与研究工作的开展,签署相关同意书。

1.2方法

均通过CT与MRI技术诊断。CT检查运用16排螺旋CT,参数设定中,电压为120kV,电流为150mA,扫描周期保持为0.8s,250至300ms,层厚与层间距设置为10mm,矩阵为512×512,扫查范围为全肝区,同时进行增强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输入造影剂,通过肘静脉保持3.0至4.0ml/s的速度输入碘海醇,计量保持80至100ml,而后开展增强扫描,扫描分别在输入后25s、60s、180s等时间点操作。

MRI运用体部与腹部等相控阵列线圈,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2mm,梯度场强度设置为45mT/m。通过T1WI、T2WI加权成像扫描,而后运用动态增强扫描,通过肘静脉保持1.5~2.0ml/s的速度输入对比剂它灵行,扫查范围通过膈顶到右肾下极区域,扫描分别在输入后25s、60s、180s等时间点操作。

1.3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检查效果通过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所示,诊断准确率上,CT为77.5%,MRI为9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原发性肝癌主要在乙肝、丙肝、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等患者中发生,其预后情况相对较差。对于3cm及以下直径范围的肝癌,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至70%,而对于中晚期性的肝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则会下降到30%[2]。因此,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提升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较为显著。诊断技术中,医学影像手段不断优化提升,其中CT、MRI等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属于临床常见检查方式。通过CT诊断的影像情况与患者肝动脉与肿瘤等血供情况有较大联系。一般情况下肝癌会通过肝动脉来得到其组织生长的血供,在开展动脉期的快速性扫描操作中,门静脉血没有进入肝脏时间中肝癌肿块会呈现出一定强化,而门静脉期阶段不会产生继续性的加强,密度会相对快速的下降,对于较低供血肿瘤情况的诊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与不足,因此诊断准确率会相对降低[3]。

MRI扫描技术本身不存在放射性辐射,同时可以获取较多的图像信号,对于软组织检查显像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尤其是采用的动态快速增强扫描具有较大的诊断的价值。MRI属于多序列性扫描,有效对肿瘤组织内出血坏死与脂肪变性等情况做有效的展现,同时可以对组织特性做准确判定,对肝癌组织边缘与肿瘤组织做较为明确的展现,可以信号差异有效区别不同性质组织的,同时有动态血流动力学特征的辅助性的判断,有效的对肝内小于1cm直径的病变做有效的判别发现,因此对于肝癌小病灶有较强的发现效果。但是MRI序列扫描会因为患者呼吸情况而导致影像信息受到干扰,对于心肺功能差以及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配合效果较差,因此会导致对肝癌病灶的观察效果。此外,因为心脏波动与主动脉伪影问题,会导致膈顶与肝左叶区域的肝癌病灶难以有效查出。

总体而言,MRI与CT在肝癌诊断上都具有一定有效性,但是MRI技术可以有效的弥补CT技术在3cm以内直径大小的肝癌情况中的不足,提升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其检查更为精确,适应性更好,同时无辐射,安全可靠。但是由于其价格更为昂贵,因此,并没有得到更广范围的推广。但是不可否认,在肝癌诊断中,对于CT无法有效检出的情况,运用MRI技术做辅助性检出可以有效保证检查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项昆,赵鹤亮,张亚杰等.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4,(9):1137-1139.

[2]陈立军,窦新立,刘名龙等.CT、MRI对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7):1172-1173.

[3]王勇.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6):738-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