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应用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颈部血管彩超应用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家琼

(彭州市中医医院功能检查科四川彭州611930)

【摘要】目的:研究颈部血管彩超应用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闭塞与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粥样斑块发生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应用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超;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147-02

研究显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在脑梗死疾病评估过程中,可以将颈动脉粥样斑块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1]。研究显示,颈部血管病变为脑梗死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对其进行有效诊断,这种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能够将受检者的狭窄程度与粥样硬化程度有效显示出来,进而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2]。本研究主要针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部CT检查或者MRI检查进行确诊,其中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22±3.28)岁;再选取同时期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冠心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等疾病病史,其中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25±3.22)岁。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查,采用GE公司生产的LOGIG-7诊断仪与美国公司生产的SONOS-4500诊断仪作为检查仪器,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10MHz。指导患者采用平卧位接受检查,将头部向后稍仰,在患者双肩部位垫上枕头,充分暴露其颈部,依次对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进行检查。进行二维图片的建立,认真观察记录所有受检者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等参数。与此同时,要注意观察受检者的管壁内是否有增厚的现象出现、是否形成了斑块,如果形成,便要详细记录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类型以及数量。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作为依据,将其评定为闭塞、重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轻度狭窄四种类型。闭塞:有实质性回声存在管腔内,没有血流信号存在于内部;重度狭窄:狭窄率在70%~90%之间,有斑块存在,峰值流速高于250cm/s,血流变窄;中度狭窄:狭窄率在50%~69%之间,有部分斑块存在,峰值流速高于115cm/s,血流加快;轻度狭窄:狭窄率在1%~49%之间,血流速度没有出现明显加快的现象,峰值流速低于115cm/s。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数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查之后,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x-±s)进行表示。

2.结果

2.1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没有颈动脉狭窄现象出现,所有患者的颈动脉均表现正常,血管腔内的血流没有出现缺损现象,充盈,动脉血管内径大小处于正常的状态,动脉血管壁光滑。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例闭塞,3例重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闭塞与狭窄发生率为26%。观察组闭塞与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对比

通过发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粥样斑块发生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临床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也被称为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会促使患者出现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则会促使其病情逐渐发展成为脑血管管腔闭塞、脑血管管腔狭窄等,引发急性脑供血不足,出现缺血性坏死[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而将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老年人为脑梗死的主要发病群体,吸烟、高脂饮食与糖尿病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4]。对脑血管阻塞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主要包括脑栓塞与脑血栓,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所以临床上必须寻找一种有效方式对患者做出诊断。现阶段,临床上诊断脑梗死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核磁共振、CT血管造影与彩超等。采用颈部血管彩超对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将其血管内径、是否存在有硬化斑块、斑块的性质、大小、数量等情况有效显示出来,进而有利于手术过程中有效剥离颈动脉内膜[5]。并且这种检查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具有无创、重复性强、便利等诸多优点,有利于准确判定颈部动脉狭窄,提高疾病诊断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闭塞与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粥样斑块发生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由此可知,颈部血管彩超应用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菊霞,蒋晓娇.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21):12-13.

[2]佟丽媛,王田蔚,方乐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137-2138.

[3]尹海霞,梁秋染.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74-75.

[4]周益平,吴胜军,晁丽娜等.颈动脉彩超及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1):1303-1305.

[5]高瑞臣.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7):2061-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