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功能锻练操在骨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音乐功能锻练操在骨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刘景瑞1郝彦明1王洪震1贾正平1徐又佳2

刘景瑞1郝彦明1王洪震1贾正平1徐又佳2

(1江苏省昆山市第一民医院关节科2153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1500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302-02

【摘要】目的探索音乐功能锻练操在骨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53例围关节四肢骨折的住院病人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93例):对患者按常规功能锻炼法进行指导功能锻练;实验组(60例):对患者按音乐功能锻练操进行指导功能锻练;观察随访时间为12周。结果两组病人第12周时患部症状(肿胀、异常活动)、临近骨关节活动度及X线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自编音乐功能锻练操在四肢骨折治疗中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效果可代替常规功能锻炼方法,自编音乐功能锻练操配有音乐节奏,病人易接受,易坚持锻练。

【关键词】围关节骨折功能锻炼音乐功锻操康复护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病种的选择:共153例,其中肱骨髁(髁上)骨折32例、尺桡骨近端骨折23例、股骨髁(髁上)骨折41例,胫骨平台骨折5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3±0.26,男96例,女57例。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

随机选择2009.7~2012.07住院围关节四肢骨折病人153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60例),实验组男性42人、女性18人,肱骨髁(髁上)骨折13例,尺桡骨近端骨折9例、股骨髁(髁上)骨折17例、胫骨平台骨折22例;对照组(93例)男性54人、女性39人,肱骨骨折19例,尺桡骨近端骨折14例、股骨髁(髁上)24例、胫骨平台骨折35例;两组病人随机收住院治疗,病人性别、年龄、体质、营养状态差异无显著意义。

1.2.2音乐功能锻练操编制及功能锻炼方法根据运动医学的要求及骨折的不同部位,设计“功能锻练操”的各套动作,护士示范,制作图片,进行录音、录像,同时配套音乐,刻录成DVD,即为“音乐功锻操”。实验组按“音乐锻练操”要求进行,由医护人员播放DVD,指导患者练操,分上、下午两段时间练操,锻炼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方法为上肢骨折的运动包括:握拳、肘部、肩部运动3小节。第1周1~2天骨折复位固定以后即开始握拳运动。第三天增加肘部运动;第2周增加肩部运动;第3周增加运动量。下肢骨折的运动包括:扩胸、足踝、足趾、肌肉收缩、抬臀、髋部、膝部运动7小节[2]。第1周骨折复位固定以后在床上即开始扩胸、足踝、足趾运动;第2周增加收缩、抬臀运动;第3周增加髋膝运动;第5、6周以后增加运动量。每小节的练功次数为4个八拍,配以缓慢而优美的音乐进行。

对照组则按以往临床常规进行功能锻炼。两组病例均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即复位、固定、药物治疗。

1.2.3观察指标及其观察方法

患者出院时分别对两组病人以问卷调查,床位医生评估,出院后以电话随访形式专人统计见表1

1.2.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计算机软件SPSS11.5,用χ2检验,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按照自由度为1,查χ2界值表,由表1可清晰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经过正确指导,两组患者能否学会正确锻练,0.50<P<0.75,两组无明显差异性;在院期间有医护人员不断指导,每天可达3h功能锻练,0.50<P<0.75,两种方式无显著性差异;而出院后无医护人员不断指导,每天坚持功能锻练达3月,0.025<P<0.05,两种方式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对自己功能锻练效果满意程度,0.50<P<0.7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功能锻练可使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间一度中断的联系得以恢复,并逐渐加强,改善血液循环,为组织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保护或恢复正常的肌力和关节灵活度,正确、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早期康复锻炼过程中强调被动锻炼是最重要的,且进行功能锻炼时应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为主,从而减轻患肢疼痛及肿胀,以避免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的发生,同时必须遵循早下地、晚负重的原则。功能锻炼能使固定部位邻近关节和其他组织进行自主的活动,因而可以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强直、疤痕粘连等[3]。骨折在有效的固定下,通过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的血运。肌肉收缩时,组织间压力增高,推动静脉回流,肌肉舒张时,压力减低,更多的动脉血通过毛细血管流向静脉。由于血流量增加,也带来了成骨所必需的氧和其他物质,因此新骨迅速形成[4]。

3.2当今患者在伤口无明显渗出,伤口基本控制、无明显感染迹象,一般要求出院,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但下一步的功能锻练是第三步治疗原则所必需的,不得不在没有医护人员具体指导下继续功能锻炼,又由于骨折患者是一个多层次的群体,意识上的差异也很大,个别病人不愿早期活动,肿胀不能尽快消退,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导致关节粘连、僵硬、肌肉萎缩、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临床上普遍采用的功能锻炼方法,患者长时间采用,绝大多数反应枯燥,无明显规律性,难以长期坚持,多数患者在坚持两周左右后逐渐放弃功能锻练,从而严重影响功能恢复。而音乐功锻操由于配有音乐节奏,患者易于接受,定期播放,使其能做到主动锻炼[6]。音乐功锻操不但编排了动作及次数且配有音乐节奏,每天分两次播放,形成一种定期规律,自觉锻炼,加速了肿胀的消退[7]。音乐功锻操的上肢练功法共3小节,下肢练功法共7小节,每节均为4个八拍,个别小节可适当改为8个八拍,同样不影响音乐节奏,但强度和速度则减轻减慢了,使病人早期容易练操,在中、后期循序渐进。从早期,即在肢体复位固定完成以后就开始练操,锻炼患肢的肌肉收缩及未被固定关节的伸屈活动[3],这样,可以在骨折愈合后较快地恢复功能。在实施音乐功锻操的过程中发现,长骨干中段骨折的,在牵引或内、外固定以后,可早期活动上下的两个关节,病人也较容易接受。邻近关节的上、下段骨折,在不影响骨折稳定的情况下,可根据病人自身的条件练操。

3.3就目前的临床效果观察,用音乐功锻操来代替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能够使护士在护理骨折病人的过程中有一套标准的、规范的锻炼方法来指导病人实施,密切了护患关系;而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使骨折后患肢消肿加快,将关节僵硬降到最低限度,配合了治疗的需要。实施音乐功锻操的患者由于已习惯了规律性,每天都坚持练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两种锻练方式对患者功能满意度无明显差异性,但是通过音乐功锻操功能锻练更能长时间坚持,所以音乐功能锻练操有进一步推行宣传的必要性,在骨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谢光柏.膝关节损伤后的功能评价[J].现代康复,2000,4(1):3-5.

[2]王福根,毕胜.膝关节损伤后的物理疗法[J].现代康复,2000,4(1):14-15.

[3]蓝桂森.闭合复位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J].现代康复,2000,4(2):212-213.

[4]程凯,李雪萍,于俊龙.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要点与相关研究.中同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0):875-876.

[5]刘花转,李麦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指导.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24—26.

[6]倪利容,刘桃英,陈红宇.护理制作健康教育电视片的实践和体会.现代护理,2006,12(4):372-373.

[7]何晓红,肖增明,余宁先,等.自制视听教材指导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6,4l(10):881-882.1779-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