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室壁瘤患者的分析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室壁瘤患者的分析与护理

王冬颖

王冬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47-0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主因间断性胸痛16年,加重伴心悸10天入院。患者16年前因胸痛在外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间断服用“阿司匹林、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活动后间断有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未进一步诊治;10天前患者饮酒后开始出现心悸症状,自测脉搏有间歇,自服“心律平”无效入院。吸烟史20余年,每日20-40支左右,已戒10余年。查体:脉搏80次/分,血压120/90mmHg,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0次/分,律不齐,早搏5-6次/分钟,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心肌酶、电解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正常。血脂:总胆固醇5.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9mmol/L。心脏超声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形成)、左心扩大、二尖瓣返流(少量)、左心功能减低;心电图:窦性心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确的冠脉狭窄病变。

2原因分析

室壁瘤是由于较大面积透壁心肌梗死,局部收缩力下降或丧失所致局部向外膨出,呈袋状、囊状或不规则状,发病率在3.5%-35%[1]。心肌梗死后纤维修复开始前坏死心肌组织极度膨胀是室壁瘤形成的主要机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绞痛及心脏破裂等。室壁瘤是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发生室壁瘤者罕见。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可能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及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梗死,突然而持久的冠脉闭塞且缺乏侧支循环或侧支循环未能及时有效建立,从而导致大量心肌坏死,特别是形成透壁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结构被纤维组织替代,形成室壁瘤。本例患者属解剖性室壁瘤,冠脉造影正常。既往有大量吸烟史,大量吸烟可使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引起冠脉痉挛,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无有效侧支循环,常易导致透壁心肌梗死,引起室壁瘤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后再通也可能是形成室壁瘤而冠脉造影正常的原因。

3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心功能差,生活不能自理,且对手术持有怀疑态度,担心手术失败危及生命或效果不理想,心理压力大,感到恐惧和焦虑,我们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患者接触,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嘱患者避免烦躁激动。嘱家属尽量减少人员探望,杜绝任何使患者受刺激的因素,保持患者平和的心态[2]。

3.2改善心功能左室室壁瘤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故患者在手术前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搬动,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损伤,防止血栓脱落。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配合,遵医嘱予以强心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液体摄入量,记录24h出入量,维持出入量平衡。吸氧3L/min,严密观察血压、心律、心率变化。术前予以24h床边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3疼痛的护理医护人员需做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工作,如适当镇痛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保持病室安静,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以舒畅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45.

[2]刘希红,戴小明,杨意念.冠脉搭桥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及其护理干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4,19(2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