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陈言

陈言

[摘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高校教师主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值得肯定的。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高、功利思想严重、学术风气浮躁,治学态度不严谨等问题。究其原因有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功利思想;治学态度;社会环境;职业道德教育

经过近60年的努力,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信赖和尊重。但是,在充分肯定高校教师主流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不高。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所谓高素质人才,是指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就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逐步自立,逐渐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但也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问题,需要老师们给予“解惑”和帮助。如果高校教师不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性,在教学中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自觉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课堂,误人子弟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功利思想较重。市场经济中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容易对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负面效应,形成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等思想观念。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成员,难免受其影响。部分高校教师重利轻义,甚至唯利是图。比如,部分高校教师在接受学校工作安排时,不是以教学工作的需要为原则,而是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原则,并且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责任。部分高校教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却热衷于第二职业。特别是在目前教师待遇普遍偏低,青年教师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少数高校教师置职业道德于不顾,热衷于有“钱途”的职业,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质量。前不久,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同时,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三)治学不严谨,学术风气浮躁。教学和科研并举,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把教师视为为人师表,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将大学校园尊称为象牙塔,容不得半点瑕疵。但是,少数教师不仅教学能力一般,而且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从事一些违规、违法和权学交易等非正常行为。不少教师在搞科研时急功近利,敷衍了事,态度不严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少数教师学风浮躁,不专心教学科研,评奖、评职称时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有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甚至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的学术成果;等等。这样的学术风气不仅助长了学术研究的歪风,而且玷污了教育这个高雅的知识殿堂。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利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的体制进行的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革,新旧体制的替换、利益格局的调整、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等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给道德体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涌进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消极思想与腐朽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部分立场不坚定的高校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导致其职业认同感低、育人观念薄弱、师表意识欠缺。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转型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和中西文化的撞击下,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使人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社会成员,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必然也会出现职业道德滑坡问题。

(二)学校不够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不断教育培养和监督引导。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是薄弱的,有的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岗前培训制度。二是学校的制度建设滞后,工作机制不完善。近年来,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出台了不少有关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法规,但贯彻落实很不够,缺乏具体的制度和措施。三是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管理不重视和政策导向力度不够。目前,很多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存在重学生、轻教师的倾向;在教师的培训中,重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在对老师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采取模糊处理,很难做到具体的量化操作。

当年轻老师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如果没有一支职业道德良好、工作作风扎实、专业知识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几十年来,高校已经有了一支品德好、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乐于发现、创造和奉献。但是,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的道德标准发生了质的变化,以我为中心,以钱为目标的思想严重: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教育职业终身思想不坚定,缺少爱岗敬业精神;有的教师把教学当作挣钱糊口的一种手段;有的年轻教师上课,受到挫折就影响情绪,影响教学。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尚,知识广博精深,心理素质健康,乐于奉献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队伍。

(三)教师个体不够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对其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也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教师要注重内省慎独。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重要的是要靠主体的自我修养。教师只有真正提高了自我修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和思想实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明确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才能自觉的行为。

首先要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孔子十分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出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在教学中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循循善诱”。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把教师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总之,我国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和学者对师德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些主张包括立德、修身、治学等多个方面,至今仍是师德的重要内容。对于师德中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那些闪光的精华,不仅是我们的宝贵遗产,而且为世人所瞩目,所敬仰。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尚努力在研究、学习其中的优秀部分,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岂能妄自菲薄?

其次,要培养“慎独”自律意识。所谓“慎独”,是指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按照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自律就是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解剖,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抵制、克服和清除自己思想中有悖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念头,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孔子特别强调要从自我做起,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先要“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认为善于自克才是道德修养高的标志,“克己复礼为仁”。

注:

[1]安身健.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1

[2]卢品慕.浅论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J].桂海论丛,2005(6);

[3]李远忠.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隋延力,李晓东.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2、11

[5]2011年07月26日07:59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邮编:421005

(责任编辑王学)

本文为2011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C38)。课题负责人:陈言;主要成员:雷艳平、文学禹、曾冰、匡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