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姬志文1崔同磊2

(1山西省长治粮食机械厂职工医院山西长治046000

(2长治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期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选择患者30例,其在诊断过程中均选择X线检查未显示骨折性病变,但均为临床疑似性肋骨骨折者。再行MSCT容积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重建图像结合轴位图像作出对骨折的诊断。对可疑骨折线进行曲面重建(CRP),再次作出诊断,并评价创伤后胸腔内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30例行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有15例患者显示肋骨骨折。同时患者骨折部位同时位于胸部者3例、锁骨者3例,伴有胸腔积液症状者2例、合并肺损伤者2例、合并肝损伤者1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图像后处理技术;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203-02

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在手术前需对患者骨折具体位置进行确定,才能保证手术方案制定的有效性。确定骨折位置通常采用影像学技术,其中以X线机操作最为简便,但如患者为隐匿性骨折,则该种检测方式的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因此,应该重视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以及其后处理技术的运用。本文即是研究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价值,如下为具体研究正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期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选择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0~67岁,平均(35.7±4.2)岁;包括高处坠落8例、交通事故12例、钝器致伤7例、其他3例。临床特征:有明确的外伤史,所有患者均先行X线片检测,未发现有肋骨骨折情况但疑似为肋骨骨折。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前胸肋骨、后背脊柱明显疼痛感,部分患者压痛点呈固定规律,少部分患者具有胸外廓按压疼痛感。

1.2方法

选择飞利浦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开展检测,其中设备输出电压设定为120kV,曝光控制输出电流设定为10mAs到300mAs,图像扫描层厚设定为5mm,每层间间隔设定为5mm。检查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平卧仰卧体位,扫描范围控制在上缘肩胛骨、下缘第12肋骨范围内。扫描后以骨算法对CT图像进行评估,并以薄层扫面重建肋骨模型,重建时模型层厚为0.75mm,采用图像部分重叠的方式,以免造成扫描遗漏的问题。分别重建矢状位、冠状位的3D模型,并利用容积再现技术对胸部骨骼影响进行建模,根据意思骨骼部位骨骼的曲面正度进行二次诊断。同时利用胸腔组织重建技术,对肋骨后心脏、肺部以及肝脏等损伤进行评估,要求阅片时应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阅片结果综合整理后进行判断。

2.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经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出X线检测时未发现的骨折病灶,共23处,其中不完全性骨折16处、完全性7处,但各骨折的影像学图像内均无明显位移情况,隐匿性骨折位于胸膈上肋骨者共44处、下肋骨者12处。同时在CT扫描下共发现胸骨3例骨折、锁骨2例骨折,伴有胸腔积液症状者2例、合并肺损伤者2例、合并肝损伤者1例。X线机影响检查下所发现的骨折病灶在CT图像中均可发现,并且对于肋骨骨折的定位纠正X线定位的5处。MSCT能弥补VR对肋骨骨折诊断及陈旧性骨折鉴别方面的不足。

3.讨论

隐匿性骨折即不明显具备骨折临床特征,常规X线平片不能发现而实际存在的骨折,如无移位的骨干裂隙骨折、未造成后突畸形的椎体压缩骨折、不规则骨的部分骨小梁骨折等。

隐匿性骨折如未及时发现,就会导致其治疗时机延误,随着患者治疗或日常活动骨折面会逐渐产生位移,严重时可能出现急性位移情况,对胸腔内脏器造成损伤,同时可能回造成不可逆的局部松质骨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病以及骨软骨缺损等严重后果,使得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面临双重压力,严重影响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在诊断时常利用X线胸片拍摄进行诊断,其操作简单而且临床准确率较高,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制定手术方案。但X线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对部分隐匿性肋骨骨折的判断效果较差,易引发误诊或漏诊的问题,需要对存在疑似肋骨骨折指征的患者联合CT扫描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

多层螺旋CT扫描主要借助的是同性容积扫描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胸腔范围内骨骼和脏器情况进行检查,而且无需患者自行更换体位配合,降低了骨折后二次损伤的发生几率。同时该技术还具有建模处理软件,能够将分层扫描后的图像进行重组,并将其组建为3D模型,医生就可以通过多种角度对肋骨骨折的细微差别进行观察。MS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有效地排除重叠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干扰,进行隐匿性骨折诊断时,很少会发生漏诊的现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经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出X线未能明确的肋骨骨折23处。由此可知,该技术漏诊率较X线片检测漏诊率低,有效的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

综上所述,MSCT后处理技术对于肋骨骨折及其他胸部创伤的诊断较其他影像学准确性更高,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俊,黄渊全,黄文杰,等.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髌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5):64-65.

[2]丁建林,易旦冰,陈晓亮,等.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2):239-242.

[3]彭德昌,龚洪翰,刘润,等.多层螺旋CTMIP、CPR重建在肋骨骨折医学鉴定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7):1062-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