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干预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微信干预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

罗美凤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干预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治疗、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建立微信团队,由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对出院患者抗凝治疗进行干预指导,对干预前后的抗凝知晓率、依从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对抗凝的知晓率、依从性、并发症发病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干预提高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药物的服用依从性,并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关键词】机械瓣膜置换术;微信干预;抗凝药

【中图分类号】R5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01-03

机械瓣膜置换术是心外科一种常见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主要措施是以解除病变瓣膜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患者心功能。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1]。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期间的科学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及生存质量[2],如何进行出院患者的抗凝治疗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微信随访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的抗凝治疗进行干预,旨在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知识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以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出院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神志清楚;(2)有智能手机,会使用微信;(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试验组:共50例,男27例,女性23例,年龄21~62岁,平均(38.26±6.63)岁,心功能级别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21例、27例、2例,受教育程度小学患者5例,初中患者12例,高中患者19例,大学及以上患者14例;对照组:共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9~63岁,平均(40.28±5.92)岁,心功能级别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22例、25例、3例,受教育程度小学患者4例,初中患者13例,高中18例,大学及以上患者15例。两组患者组间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方案:在院期间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发放科普宣传册、集体授课等),出院前再次予以每位患者详细的抗凝知识教育和服药指导,出院后均予以常规门诊随访、复查,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微信随访干预。

1.2.2微信干预方案:(1)出院前两组患者均进行个体化的疾病随访登记:要求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出入院时间、微信号、住院号、受教育程度、职业、诊断、手术类型、术前、术后心功能级别、家庭住址、患者本人及家属联系电话、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INR等)、抗凝药物种类和剂量、参加宣教时间、次数、并发症情况等;(2)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复查,实验组增加微信随访干预:①建立微信公众号“心之窗”,将服用抗凝药物介绍、专科疾病知识介绍等内容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录入,实验组出院加关注,随即微信公众平台自动将抗凝药用药宣教发送给病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病人根据需求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众号提取相关信息,满足自身需求;比如想了解漏服抗凝药物的处理方法,输入漏服抗凝药,手机自动发送相关信息;每天20:00由“心之窗”微信公众号自动群发“今天,你的抗凝药物吃了吗?”内容,心友之家群里也自动群发消息“您该吃抗凝药物啦”的提醒,为定时服用抗凝药物作双重保障。②组建实验组实名制微信群“心友之家”,由医生和责任护士轮流值班解决在线咨询;设立每周三为微信反馈日,在每周三上午08:00进行反馈提醒,要求当日20:00前完成实验组脉搏和心率、服药次数、时间、服药量、三餐情况、睡眠质量、尿量、复查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反馈,制定合适的PT、INR复查时间表,要求患者在出院后第一个月每周复查至少1次,第二个月每2周至少复查1次,第三个月每3周至少复查1次,三个月后开始每月复查1次,待相关指标平稳后改为每三个月复查1次,未及时反馈者电话通知完成随访;对实验组所有患者均应保持微信随访,次数应保持不低于第1月1次/周,第2月不低于2次/月,第3月不低于1次/月的频率,微信随访时间应不低于15min,对特殊患者增加随访次数,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应保持门诊随访。③定期举行微信抗凝知识抢答竞赛,抢答正确者发红包予以奖励。④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错误服药不良后果的小视频,增强实验组记忆,教会实验组按照医嘱每天按时按量服药,正确识别并及时汇报自身不良反应,学会预防并发症和相关疾病,出现不适及时就医。⑤微信关注患者术后饮食及运动指导,强化患者避免刺激性饮食和出院后半年内避免食用活血类食物如西洋参、田七的认知,避免饮食习惯的巨大改变影响抗凝药物的用药效果,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内少量运动,以不引起心慌等症状为宜。⑥微信公众号推送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避免行核磁共振、拔牙等有创治疗,如需治疗应告知相关医师病情的漫画。

1.3评价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制定评价方法如下:

(1)抗凝知识掌握率:内容主要分为:①抗凝治疗重要性必要性;②定期复查PT、INR的时间和意义;③抗凝不足及过度的临床表现;④自我监测内容;⑤影响抗凝作用的常见因素。要求患者回答以上问题,并予以评分,完全为5分,部分了解为1~5分,完全不了解为0分。

(2)抗凝治疗依从性评价:①坚持服药;②按剂量及时间服药;③定期复查;④合理饮食及运动;⑤合理自我监测。每方面均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偶尔依从、从不依从4个级别,每个级别分别为1~5分,总分在16分以上则为佳,低于16分则为不佳。

(3)并发症分类: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分为出血及栓塞两种,出血:牙龈、鼻、结膜出血,月经过多、尿血、便血、脏器出血;栓塞:肢体乏力、肢体发冷、活动障碍等[3]。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加以分析,以P<0.05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后抗凝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对抗凝知识掌握情况量表得分分析,对照组的平均分数显著低于试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公众平台集合了图、文、音、视频等几乎所有的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同时兼具互动特性,是实现消息覆盖面与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媒介[4]。随着越来越多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术后院外抗凝治疗是一个新的难题,本研究显示在行微信干预的实验组患者中,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对抗凝治疗的掌握程度分别为(3.80±1.32)分、(3.95±1.45)分、(4.45±1.25)分,较对照组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对照组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分析原因在于微信干预对患者各方面的抗凝知识给予了记忆的持续强化巩固,可以得出微信干预可持续强化患者对抗凝治疗的认识并达到长期记忆的作用,这与之前刘丽华等[5]的研究结果是相符合的。在抗凝治疗依从性上试验组中佳的例数分别为42(84.00%)、40(80.00%)、34(68.00%)较对照组30(60.00%)、26(52.00%)、18(36.00%)显著增高,试验组因有持续性的提醒可使其成为患者习惯而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这与顾叶秋等[6]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试验组并发症为7例(14.00%)较对照组18例(36.00%)显著降低,分析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均为出血型并发症较多,原因可能是患者会吃药,但是药量与用药不清晰,缺乏自我检查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导致出血型常见,验组无梗塞型而对照组则有1例,分析原因则可能是因为微信干预持续提醒患者服药,未出现患者未服药导致梗死出现的情况,并且可显著降低出血型并发症出现,提示微信干预可增加患者对药量、服药时间、自我检查、定期检查等行为的规范[7]。综上,微信干预可以有效增强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微信为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延续性宣教提供了一种全新方式,

【参考文献】

[1]黄丽君,周娟华.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14(2):178-179.

[2]王秋静.30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护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8):1067-1068.

[3]UijenAA,BoschM,vandenBoschWJ,etal.Heartfailurepatientsexperienceswithcontinuityofcareanditsrelationtomedicationadherence:across-sectionalstudy[J].BMCFamilyPractice,2012(13):86.

[4]李阳.微信公众平台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调试[J].社会科学辑刊,2014(2):57-61.

[5]刘丽华.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9):1456-1458.

[6]顾叶秋,高佩蓓,王莉洁,等.延续护理结合服药格式化表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