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基本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数学教学基本途径

韩永珍

韩永珍

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正在向创新、优化方向发展。虽然不可能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寻找出课堂的基本途径,把它作为备课、上课、评课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性思想。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肤浅看法:1树立创新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要实现数学教学创新,首先在于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学思想,抛弃一切旧观念、旧方法,以便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有:1.1发展思想。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认知的发展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提高思想素质等,要不断地从新形势中充实教学思想现代化的内涵。

1.2主体思想。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依。就是要让学生能想、能做、能说、能观察;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活泼。

1.3学会学习的思想。目前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即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要寓学法指导于数学全过程,促使学生愿学、能学、会学。

2合理设计教学在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材内容的条件下,合理化的教学设计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必须通过设计教案来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①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②通过数学课程标准和材料,掌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转化教师教学的指导观点。③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找到学生适应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方法。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教师的教法必须通过学生来体现,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方法,因此应注意以下三点:3.1双边性。目前教学方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传递信息和控制职能,也包括学生的听、讲、观察、阅读、自学,即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双方的活动。

3.2双部性。教师控制学生学习时既要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又要注意学生的内部活动。既不仅要注意学生听课是否集中注意力,观察是否细心,操作是否有秩序,还应注意其思维是否井然有序,答问是否符合逻辑,作业是否独立自主。

3.3双型性。模仿型是指学生通过模仿活动来获得现成知识和技能;创造型是指学生通过创造活动获得新知识,我们既要借助学生的模仿使学生获得现成知识,又要借助于学生的创造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4设计针对性题组在组织练习中,应贯彻整体原理,我们注意编拟练习题组,让学生通过解答一组练习来形成娴熟的技能,提高思维素质。

4.1设计准备性题组,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学习新课前,让学生练一组准备性习题,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巩固了出发点和生长点,为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给学生准确思维起了定向作用。

4.2设计发散性题组,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使学生在发展变化中弄清解题的脉络,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中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4.3设计探索性题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独创性,拓宽思路,发展智力。

5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5.1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现代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命题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对象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或解决问题。发现法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有着悠久历史,但是引起人们对发现法的重新关注和研究,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的大力倡导。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从而大力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

使用发现法教学的一般步骤: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②推测问题结论,探讨问题解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有关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猜测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③验证结论。采用反驳或论证去验证所得猜想。④完善问题的解答,总结思路方法,并对获得的知识用于应用和巩固。

6信息反馈课堂教学能否取得较好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在实行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时应注意:①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动态,通过必要的提问、练习、板演等获取反馈信息,兼顾好中、差、好三类学生,使反馈来的信息全面、准确。②取得信息一定要迅速及时,做到及时获取及时调节。以期教学效果最佳。③教师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目的在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可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作业批改,试卷分析、课堂小结等进行。

7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同一班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其个性、能力。二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德、智、体,非认识因素等各方面的广泛性教育。因材施教,不仅要注意使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开小灶”,而且要注意中等生的热情鼓励,使处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不断跃上新的层次。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城县郝庄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