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上海市虹口区成人健康素养监测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2010-2011年上海市虹口区成人健康素养监测调查

蒋骅凌利民王丹华潘隽刘佩玲

蒋骅凌利民王丹华潘隽刘佩玲(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82)

【摘要】目的了解虹口区居民2010-2011年健康素养动态情况。对象与方法根据《中国成人健康素养监测项目—上海市民健康教育及健康行为监测评估项目》工作手册要求,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2年共抽取虹口区3个街道487名15-69岁社区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尚不能全面掌握。讨论调查对象综合性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较低,应加强某些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将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转化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而这也正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健康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公众健康素质监测,对国家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策略、合理有效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虹口区作为《上海市民健康教育及健康行为监测评估项目》城市监测点之一,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共抽取了3个街道487名15-69岁社区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了解其健康素养动态变化水平,为后续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具体监测数据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根据《中国成人健康素养监测项目—上海市民健康教育及健康行为监测评估项目》工作手册要求,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2010-2011年共抽取虹口区3个街道487名15-69岁社区常住居民作为监测对象。

1.2方法

采用主动监测法,使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对监测对象进行询问,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1.5对数据进行分析。

1.3质量控制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素养监测项目组成员负责调查全过程的质控,重点环节为培训、调查问卷复核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0-2011年虹口区成人健康素养监测共调查了487名15-69岁社区常住居民,其中男性234名(占48.0%),女性253名(占52.0%)。2010年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6.9±13.4岁,2011年平均年龄48.5±14.0岁;文化程度均以高中/职高/中专和初中为主;职业分布也以“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37.9%、44.6%。

2.2健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2.1对“健康”的理解和其他认知

调查对象中对“健康”可以持有全面正确态度的比例2010-2011年分别为13.1%和35.6%(x2=137.413,P=0.000<0.01),有显著性差异。其他认知情况详见表1。

表12010-2011年虹口区成人健康素养监测对象对“健康”的正确理解和其他认知

2.2.2对“心理卫生”的关注

调查对象对“心理卫生”持有正确的关注和处理态度的比例分别为2010年62.7%、2011年57.2%(x2=6.299,P=0.012>0.01),没有显著性差异。

2.2.3艾滋病和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可较全面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比例2010年为10.4%、2011年23.4%(x2=60.168,P=0.000<0.01),有显著性差异;肺结核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达85%以上,而对结核病患者可享有减免政策有所下降,详见表2。

表22010-2011年虹口区成人健康素养监测对象对肺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2.4突发、应急急救措施知晓情况

应急急救措施知晓率两年相比均显著提高,但是骨折、急救止血、呼吸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知晓率还是较低,详见表3。

表32010-2011年虹口区成人健康素养监测对象急救措施知晓情况

2.3健康相关行为

2.3.1健康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调查对象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是在劝阻吸烟者方面还是较低,详见表4。

表42010-2011年虹口区成人健康素养监测对象健康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2.3.2其他健康行为相关知识和健康技能

除了“腋下体温测量”掌握程度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多数健康行为相关知识和技能知晓率均显著上升,详见表4。

表52010-2011年虹口区成人健康素养监测对象其他健康行为相关知识和技能知晓情况

3讨论

2010-2011年成人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主要围绕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等三个方面展开,共调查3个街道487名社区常住居民,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大部分为中等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均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因此调查结果仅代表了我区部分人群的健康知识、态度和技能。2年调查结果比较显示,通过历年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调查对象基本可以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的健康知识和理念,在对“健康”内涵、“健康生活方式”和某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抗生素的使用、自我防护意识上显著上升,符合上海市对市民在健康素养知识方面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对“健康”的正确理解中,调查对象仅知晓部分内容,不能全面的掌握;在艾滋病传播途径、被动吸烟的危害、水污染可致疾病等综合性的知晓率中也体现了此种情况。社区居民对健康相关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综合知晓率较低,不能很好的将所知晓的知识用于实际的日常行为中去。如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吸烟有害健康”均有充分认识,但对“被动吸烟会引发龉齿和白内障”的认识度偏低,在很多研究中都显示“被动吸烟”比“吸烟者”本身受到更为严重的健康损害,而在生活中敢于劝阻吸烟者的不到65%。

在药物使用方面,85%以上的调查对象可以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并以此指导日常行为,不随便滥用抗生素,但对安眠葯等成瘾性药物不可自行使用的认知上一直处于较低的知晓率,应在药物安全使用方面加强更为广度和深度健康知识普及。

健康相关技能简单实用,在日常生活中对维护自身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常用的卫生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自我保健、自我调整,对疾病的早发现也有重要意义。2次调查结果显示技能掌握情况不均衡,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某些技能有显著性的上升,如处方药物的判别、孕期检查的数量,但是腋下体温的测量掌握较低,可能与居民在实际生活中主要使用口表测量体温有关。应急急救处置的知晓率虽然有显著性的提高,但是骨折、止血和呼吸心跳骤停的急救总体掌握较低。明确一些常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家人和朋友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状况下有益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能,对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另外,即使调查对象能较好的掌握煤气中毒、火灾、触电这三种紧急情况的基本处置方式,但正确回答并不代表在实际情况下能够正确的处理。引导宣传对象将获得的知识强化为应急情况发生的一种本能反应才是真正的目的。

调查对象所体现的不足提示了今后健康素养干预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不但注重健康知识的一般性、普及性教育,同时应加强某些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同时深化宣传对象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将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转化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而这也正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