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齐运才1孙伟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齐运才1孙伟2

齐运才1孙伟2

齐运才1孙伟2

1.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442.MTI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44

摘要: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势在必行,为了响应“五水共治”的号召,近几年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因为农民相应知识匮乏,加之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习惯影响,日常生活污水均是怎么方便怎么排放,加之农村分散面积大,所以就导致生活污水排放的范围持续扩大,长此以往,使得村民饮水安全备受威胁。农村水质被严重污染,会导致人体素质下降,从而易患疾病。经过数年的努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虽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必是一项长远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对策

1导言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并指出需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未经处理或者经简单处理的生活污水,由于大部分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自流到地表水体和渗透到地下水体,不仅会污染地下水,而且还将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活环境,甚至还会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已迫在眉睫。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2.1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不完善

我国虽然在尽力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应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根据治理现状看,形势不是很理想。我国农村地区环保意识欠缺、经济水平有限,因而无法得到足够的物质保障与思想支持去进行污水收集系统的相关建设;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建设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多是以明渠、暗管等形式来进行污水的收集排放,这类简陋的设施并不科学,不能有效地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的问题不解决,农村居住环境会持续恶化,同时地下水也会因为生活污水的长期渗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我国农村分布的地域条件不同继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环境也各不相同,由此就会增加生活污水治理的难度,不能采用统一的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正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学者们正在不断地开发与研究各种污水治理技术,使得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的污水治理技术欠缺。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政府相关政策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充分依据当地水质、水量的实际情况选择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而是生搬硬套,不仅没有取得理想的污水治理效果,还浪费大量财力、人力等。

2.3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监管缺位

当前,我国对农村生活污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管存在比较严重的缺位。首先,我国最基层的环保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无相关职能部门,县级环保部门受各种条件限制,很难对乡镇环保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我国基层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不仅没有建立起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监测网络系统,而且也无法充分利用相关的农村水质监测技术。此外,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对何种行为应该处罚以及处罚的程度规定得过于笼统,导致环保执行部门难以行使环境执法权。在环保监管实践中,由于我国环境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方式不够规范,导致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监测与监察工作基本缺位。一方面出现了以权代罚、以费代罚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权力和执法权力存在重叠或冲突,导致环境保护部门承担环境治理责任时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没有明确规定实施执法监督权的具体环保部门,导致在实际环保执法中执法空挡情况的发生。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控制对策分析

3.1选择合理适用的污水处理模式

根据村庄生活污水的收集模式根据所在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结合镇村布局规划及污水处理厂的现状与规划,本次规划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收集处理模式:直接纳管模式,相对集中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等。

第一,直接纳管模式。适用于地形条件有利于生活污水依靠重力流汇集、聚集程度很高的集居点或地理位置相邻的几个自然村。一般污水量大于20m3/d,服务人口200人以上,服务家庭户数50户以上。污水提升泵坑布置在村落中,在单户收集系统基础上,将各户的污水用管道提升至污水主管网中,统一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第二,相对集中处理模式。适用于受地形等条件限制,相对聚居的几户农家组成的小型独立收集系统,或聚集程度相对较高,但受较大河道、沟壑和山地阻隔等地形条件限制,以片区为单位的收集系统。一般污水量为2m3~20m3/d,服务人口20~200人左右,服务家庭户数5~50户,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在村落中;在单户收集系统基础上,将各户的污水用管道引入污水处理设施。

第三,分散处理模式。适用于较为偏僻的单户或相邻农户的污水收集,一般污水量不大于2m3/d,服务人口6~20人左右,服务家庭户数1~5户。在单户收集系统基础上,将1~5户的污水用管道或沟渠引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内。

3.2建立长效污水处理管理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重道远,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以政府投资为主体,设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扶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维护,并通过奖励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治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要建设、管理双管齐下,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的设施管理队伍,确保污水治理、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

3.3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工艺与模式的整合优化

农村生活污水不同于其他污水类型,具有分散广,来源多,随机性强的特点,同时污水流量较低,季度之间变化较大,污水可生化性较强,成分复杂。针对生活污水特点,要按照排放标准,技术要求,经济条件以及实际地理环境特点等,全面考虑处理工艺与处理模式的整合。污水处理工艺要保证稳定性,且投资不能过高,运行与维护成本较低,管理要便捷,同时处理模式要具有多样性,除了分散处理外,集中处理、接入市政管网处理模式等也要积极尝试,对不同大小规模的村庄,经济能力差异显著的村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选择适合农户家庭条件的污水处理装置,积极推动农户单独处理方式,实现农户自己选择灌溉回用还是处理后达标排放。

3.4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设施的监管

对已建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排查,不能正常运行的,要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切实保障污染治理设施发挥作用。将农村生活污水管理纳入现有水务职能部门,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将农村环保绩效纳入干部考核工作中,设置相应的惩罚和奖励机制。要保证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3.5加大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

农村地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是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通过广播、讲座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治污认识,加强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生活污水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污水处理必须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农村污染控制与村容整治、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人居质量等一起综合考虑。同时,农村污水治理是一个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我国农村的数量巨大,且分布广阔、情况复杂,需要针对各个地区因地制宜的制定专门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措施,任务艰巨,不能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李关羽.浅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39.

[2]鞠昌华,张卫东,朱琳,孙勤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44(06):49-52.

[3]杨紫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8):20+29.

[4]杨穆杰.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8,45(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