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使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研究

蒋建中

(仪陇县妇幼保健院四川仪陇6376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者时使用不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疝囊高位结扎,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将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术中出血量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能够显著降低术中的出血量及,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传统疝囊高位结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31-02

腹股沟疝气包括了斜疝和直疝两种,其中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更高,大约占腹股沟疝的九成,且右侧高于左侧[1]。相关的研究报道称,腹股沟疝气出现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腹壁肌肉强度降低,同时腹内压力增高[2]。目前临床上通常通过手术治疗缓解患者的痛苦,术式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微创手术等,其中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较多,例如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复发率高等[3]。在本次研究中,对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共60例,根据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1岁~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1)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2岁~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3)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疝囊高位结扎,对患儿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并将疝囊颈部充分暴露,通过高位结扎方式切除全部疝囊,并行荷包式缝合。重视腹股沟后壁在手术操作中的处理,应通过Bassini法将精索充分暴露,之后慢慢提起,将精索后方缝扎至患儿的腹内联合腱以及斜肌下缘,并延续至腹股沟的韧带上方,之后将精索放置于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之间。

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患儿取头低脚高位,约为20°~30°,根据其年龄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在其脐上脐摺处行0.4cm切口,穿刺后建立起二氧化碳气腹,保证压力在8mmHg~9mmHg,将0.5cm的trocar穿入,并将腹腔镜置入。在腹腔镜直视下寻找患侧内环口,找到后对内环口的内外半周腹膜进行分别缝合,传入线后取出针,注意缝合时针应在患儿腹膜下潜行,同时避开输精管后精索血管。对疝环口行荷包缝合,并对阴囊进行挤压,从而使阴囊中的气体排出。皮下打结并关闭内环口,将气腹解除,手术完毕。

1.3评价指标

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过程中计量资料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对比对照组,均呈显著差异;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表2。

3.讨论

腹股沟疝气在外科疾病中非常常见,且幼儿的发病率更高。研究发现,小儿患者通常是由于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全,虽然大部分患儿的疝气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自行痊愈,但是部分患儿仍然无法自行康复,必须接受积极的治疗和干预[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3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经对比分析,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为(1.22±0.34)c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06±0.93)cm,t=21.318,P=0.000;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01±2.4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7±3.32)mL,t=11.051,P=0.000;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4.043,P=0.044。传统的手术操作容易对患儿的髂腹股沟及其附近的神经造成损伤,并破坏腹股沟的结构,再加上手术时间较长,因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复发率也较高[5]。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操作更加简单,手术疤痕小、时间短,因此对患儿造成的损伤较轻,而且术后并发症更少,患儿的恢复也就更快。有研究报道称,由于腹腔镜手术操作均在腹腔镜的监视下进行,因此只要手术操作中具有熟练的腹腔内缝合技术和打结技术,手术的操作时间就能够缩短到20分钟以内,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有助于手术治疗效率的进一步提高[6]。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能够显著降低术中的出血量及,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专,谢永灿,谭彬斯,等.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148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08):43-44.

[2]向国安,陈开运,王汉宁,等.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正中襞覆盖治疗成人腹股沟疝(附35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07(04):374-375.

[3]姜学辉,余德生,罗金娥,等.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20(03):246-248.

[4]李红樱,郭伟.无瘢痕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注水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的术中配合[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06):575-576.

[5]冯疆勉,谢伟,叶正义,等.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5,22(10):55-56.

[6]仲宇,李昌,汪峰,等.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疗效对照分析[J].吉林医学,2014,39(29):6570-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