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两种不同途径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两种不同途径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观察

辛昆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内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两种不同途径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PICC置管新生患儿8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上肢静脉PICC置管治疗,观察组给予下肢静脉PICC置管治疗,比较两组置管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时间和置管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优于经上肢静脉的PICC置管,置管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上肢静脉;下肢静脉;PICC置管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215-02

新生儿的PICC置管一般用于新生儿需要长期输液,输液有一定的刺激性的药物或者静脉营养液。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使导管在外周手臂的静脉穿刺后,可达到距离心脏最近的大静脉,可有效的降低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新生儿的PICC置管途径可分为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两种置管途径,对不同的置管途径的效果可指导临床应用[2]。本研究比较了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两种不同途径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PICC置管新生患儿86例,排除严重的心脏,肝肾功能异常,严重感染,无法行PICC置管的患儿。选入患儿的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22例,日龄为2~24天,平均日龄(16.4±1.3)天,体重为3.1~4.8kg,平均(3.8±0.7)kg。观察组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21例,日龄为3~24天,平均日龄(15.8±2.4)天,体重为3.0~4.9kg,平均(4.0±0.3)kg。两组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上肢静脉PICC置管治疗,使患儿置于预热过的红外辐射台上,选择上肢较为粗和直的静脉进行穿刺操作,在穿刺前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在穿刺时,使患儿的上肢外侧与躯干保持直角,准确的测量自穿刺点沿着静脉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选择1.9F的PICC导管装置,按照标准的PICC操作规程将导管穿刺并送入测量的长度。观察组给予下肢静脉PICC置管治疗,使患儿置于预热过的红外辐射台上,首先选择下肢大隐静脉进行穿刺操作,在穿刺前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在穿刺时,将需要穿刺的肢体平放,准确测量自穿刺点沿着静脉至肚脐上1cm的长度,按照标准的PICC操作规程将导管穿刺并送入测量的长度。两组哎穿刺后进行固定封管用X片定位。比较两组置管方式的效果。

1.3评价指标[3]

PICC置管应用效果的评价指标选择操作时间、置管出血量和置管留置时间。同时对两组的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的分析

应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18.0对计量的和计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上的分析,计量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数据的对比采取χ2校验,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PICC置管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置管后对置管应用效果的评价结果见表1,由结果可见,观察组的操作时间和置管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PICC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率较高,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常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可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有效的保护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儿的疼痛,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经常应用。在新生儿的PICC置管中可分为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两种置管途径,通过对两种置管途径的应用效果的比较可以为新生儿的PICC置管方式的选择与合理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4]。

本研究将选入的PICC置管新生患儿随机分成上肢静脉置管的对照组与下肢静脉置管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时间和置管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见,下肢静脉的PICC置管的效果更好,因为下肢静脉相对较为粗,直,在穿刺时成功率较高,在测量长度中较为方便,导管置入时较为直接,直线置入,患儿在穿刺中不需要改变体位,操作比较简单,操作用时短,出血量少,可留置的时间长。上肢静脉体相对不清晰,在穿刺定位选择时较为困难,在穿刺中一次成功率相对低,穿刺中较为困难。两种途径行PICC后,新生儿上肢活动较多,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下肢静脉的PICC置管后的渗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优势[5]。

综上所述,新生儿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优于经上肢静脉的PICC置管,置管操作时间短,操作中出血量少,留置时间长,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NDREATTAP,CHENY,MARSHM,etal.Simulation-BasedTrainingImprovesAppliedClinicalPlacementofUltrasound-GuidedPICC[J].SupportCareCancer,2011,19(4):539-543.

[2]石琪,谢少清.新生儿PICC置入技术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10,17(5):31-32.

[3]石琪.新生儿PICC置入技术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10,17(9):31-33.

[4]FEARONCEG,FARAKLASI,SAFFLEJR,etal.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andCentralVenousCathetersinBurnPatients:aComparativeReview[J].JBurnCareRes,2013,31(1):31-35.

[5]马静.新生儿PICC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57-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