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数据式审计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力行业数据式审计模式研究

唐新红全静月曹新艳

(国网塔城供电公司新疆塔城8347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国内的大数据概念也随之不断深入,分析应用技术的逐渐成熟,国家对审计信息化愈加重视,大数据分析技术也引发了内部审计领域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分析技术和审计思维模式方面的转变。某电网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大数据审计建设的号召,并结合自身情况,全方位地开展了数据式审计模式研究。

关键词:电力行业;数据式;审计模式

引言

数据式审计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新常态下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审计人员利用这一“利剑”,能够迅速、准确地从海量数据中“斩获”疑点信息线索,经过“望闻听诊、对症下药”,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地发挥了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免疫系统”作用。

1电力行业现状及数据式审计的必要性

1.1电力行业的审计业务和主营业务的特点

近年来公司高层对审计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普遍认识到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只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实现公司审计全覆盖,进而有效实现审计的审、帮、促作用。当前,电网企业的各主营业务信息化程度日益成熟,也要求审计作业方式快步向数据式审计进发,以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利用,进而实现精益化管理,并支持审计决策。

某电网于2012年确定了“一个中心、两大支持体系、两大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化总体框架,要加强财务营销物资工程等业务数据采集工作;综合筹划采集外部数据,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和安全保障,全面支持现场审计工作,通过构建多维度审计成果数据库,为审计发展趋势分析、审计自动化作业提供支持。目前,电网企业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较为成熟,审计项目实现了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数据式审计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电网企业通过审计系统有效地增强了计划的科学性和审计监督的时效性。统计分析方面,实现审计项目的状态统计、按项目类型统计、按项目单位统计、按审计情况统计等,助力内部审计机构对项目审计情况全过程的掌握、精细化管理和多角度查询统计,大大提高了审计管理质量和效率。

从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轨迹来看,数据在整个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审计数据的关注将使审计更具延展性和纵深性,它要求对审计思路、技术方法、问题风险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求对审计成果开展深入分析,以推动审计决策进一步科学化。

从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信息化程度来看,当前电力调度、生产、财务、人力资源、合同管理、协同办公等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均达到了一定层次,其信息化应用正在从专业化应用向企业信息一体化应用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电网业务数字化的程度已经有大幅度的提高,在营销收费、企业资源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等领域,大量的被审对象数据已经发生变化,具备了开展数据式审计的基础。数据式审计要求提供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交互的平台,为更多实时数据的安全传输、科学管理和分析应用提供环境,使数据在业务流引擎的驱动下,在电网设备运行、电网调度以及各业务系统间有序流动,从而实现数据跨部门、跨系统、跨应用的审计环境。如电网企业通过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电能量计费系统和广域测量系统,变电站实现了计算机监控和无人、少人值守,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输电以及变电和配电管理等业务,电力负荷、电力营销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业扩报装、电费抄核、故障报修、投诉受理等一体化管理,生产营销数据全面电子化;资金调度方面实现银企联网,在线监控各单位银行帐户信息,强化资金集中管理,使被审对象和数据较以前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现状也印证着数据式审计的必要性。

1.2数据式审计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数据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数据的“量类时”特性已在海量、实时的电网业务数据中进一步凸显出来。电网审计模式正在从手工、半手工时代向计算机审计、数据式审计转变。

2016年12月29日,前任审计长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在新形式、新要求环境下,应有序地推动完善审计制度机制,提出通过改进方式来提高审计效能。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总会计师李文中在2016年审计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内部审计要转变固有思维,扩宽视野,创新审计方式,循序渐进推动内部审计机制改革,不断注入新活力,努力开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电力大数据分析迫在眉睫,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结合审计对象的变化,将数据式的审计模式应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蜕变、变革与完善,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数据式审计方式将提高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覆盖范围和工作内容,使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涵盖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能力。

2推进数据式审计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2.1从审计流程以及机构设置出发加以调整

审计期间通常可将流程设置成审计准备、审前调查、实施以及最后的审计报告。一般审计准备以及调查多是依据数据分析是否实施为界限加以划分。如果需要则应进行通知书的及时递交,从而获得对应的系统数据。对于审计调查来说,则应以审计实际为导向进行审计成员的切实选取,并就大量数据展开采集、转化以及后续的清理和分析,从而为审计方案以及数据剖析夯实基础。其他审计过程则与传统审计类似。就审计过程而言,机构设置也应以审计实际为导向展开调整。比如,若应对财政资金分类进行考虑,则需要做好职责归并等的调整。审计部门展开组内分工时,还应考虑“数据”特点,应由部门处长实施总体协调与领导,确保各岗位得到切实设置的同时,引导审计人员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对过去相互推诿或者是各自为政的状况进行规避。

2.2进行数据管理中心的切实构建

审计部门需要从审计业务出发进行数据管理中心的切实构建,并推动存储以及处理中心的协同构建。由于部门间在电子政务层面存有差异,这便导致数据结构愈加复杂,再加上存储介质不同,若想针对此类数据做到统一管理,必须进行管理中心的切实构建。其次,审计机关还应就各类审计分析模型以及电子数据等加以整合,确保存储中心涵盖各行业与层面,需要囊括税收征管、社会保障等多层面,从而对信息不够堆成等问题加以规避。此外,从数据中心出发进行完善时,还需要针对历年资料加以完善,可将过去的审计档案进行扫描并录入系统,为后续资料共享以及内部查阅提供便利,确保保存期限得到延长,推动审计业务向着信息化推进。

2.3以政府决策为导向展开数据支持

数据是政府决策的关键依据,其中审计数据则是从海量数据出发展开分析以及应用,将各行业对应的审计结果进行汇总而后实施综合分析,为政府决策夯实数据基础。推动审计模式向着数据化发展,分析中心可依靠分析工具就数据实施多角度和渠道的分析,最后再依靠整体分析-针对重点业务展开分析-针对审计事项展开分析的原则实施审计,可确保数据挖掘以及多维分析技术相应效能得到发挥,从而以大数据为基础实现全面分析,确保部门决策以及审计评价更富客观性。

结语

数据式审计的核心意义不仅在于审计模式的变革,更是审计思路上的突破。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人更需善用大数据思维和意识,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方法和途径,将审计成果利用最大化,提升审计效率,才能实现我们的审计目标——发现问题线索,评估风险,揭示制度缺陷。

参考文献:

[1]陈兴.东营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2]徐超,吴平平.浅析各国大数据审计工作现状[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17.

[3]王昊奋,胡芳槐.行业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Z].成都:全国知识图谱与语义计算大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