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风险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何玉枝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114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A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为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投诉例数为0,对照组投诉5例,发生率为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2例,发生率2.2%,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9例,发生率1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降低投诉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事件;满意度;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294-02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的第一线,患者病情紧急而且时间紧迫。救治和护理工作需要开展的一丝不苟;而且工作可预见性差,任何差错都能造成严重的后果[1]。这种风险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通过做好急诊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可以有助于护理差错和缺陷的防范。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程序,可以对现有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从而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2]。我院急诊科将风险管理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A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为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模式护理。A组90例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31例,平均54.4±12.76岁;B组9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35例,平均56.4±15.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风险管理模式方法[3,4]

(1)重视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急救意识,了解本科室面对的是急症、危重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树立急诊意识,充分认识急诊工作的重要意义。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对我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医护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2)建立健全相应制度:首先由护士长、高责护士和护士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强化各种核心制度的落实,制定双向反馈机制,每周进行总结和点评,做到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然后需要强化急救物品和急诊器械的管理,保证能配合抢救工作的进行;急诊绿色通道应时刻保持通畅无阻,减少重症患者等待时间;(3)做好急诊分级、分区工作:将普通急诊区、重症急诊区、抢救区分开,及时分诊使重点、危急重病人得到优先诊治,建立急诊绿色通道;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4)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急诊患者本人常有恐惧心理,而家属因为患者发病突然则更加紧张和焦虑,容易造成误解和矛盾。护士要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做好病情告知和解释工作,医患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3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分析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5],其中投诉率数据由医教科及护理部提供,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法进行统计。所有数据由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投诉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投诉例数为0,对照组投诉5例,发生率为5.6%。两组相比卡方值为5.14,P值0.0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2例,发生率2.2%,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9例,发生率10%,两组相比卡方值为4.74,P值0.02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

风险管理模式下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风险管理模式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后逐步受到重视,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的管理者把风险管理与医院管理结合,逐步建立形成了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通过我们的观察,通过这种方法降低了投诉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过风险管理模式,诸如抢救仪器问题、给药错误、坠床、技术操作失误等风险事件大大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随着患者及家属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疾病认知不断加深,传统的经验护理已不能满足急诊患者救治中的突发问题。我们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各种预案,定期检查各种急救设备,做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明显降低急诊护理工作的各种风险事件。另一方面,通过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意识的培训,可以增强护士在急救护理中应对急救风险的能力,增强责任感,使护理工作主动的开展。这样既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降低投诉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杨萍芬,何澪云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

[2]赵雪红,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

[3]汪学付.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现状与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

[4]邱葵丽.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

[5]陈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