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焊工培训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如何提高焊工培训质量

金铁钢

大庆油田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热机检修部黑龙江大庆市163000

摘要:在焊工培训考核中造成不合格人员的各种原因,提出了将“差”焊工转变为“优”焊工,提高焊工培训考核合格率的实施方法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焊工;培训;合格率;方法;措施

焊接是检修工程中一道关键工序,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火力发电机组安全稳定的运行。而经培训考核高素质的合格焊工,运用先进的方法及材料进行操作,是完成焊接工作获得优质焊接接头前提条件。因而焊工及其培训考核越来越受到行业及企业的重视,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了一批一批合格焊工,促进了经济技术的发展。

诚然,在焊工培训考核过程中总是一些培训考核“失败者”从而使培训考核合格率降低,造成在培训考核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采用合理的培训管理模式,采用科学、规范、标准并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培训教育方法,采取有效得力的质量保证措施,从而可以实现将焊工培训考核中的“差”焊工转变为“优”焊工,提高焊工培训考核效果及合格率是可行的。

1、影响培训考核不合格焊工的各种因素

1.1焊工智商的影响

有资料证明,焊工技术培训及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每个人的智商有一定的关系。而现行规定对参加焊工培训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文化及以上程度,其智商应属于中等水平,可以说绝大多数受训焊工不存在本智商低下问题,只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加之本人刻苦努力,应该成为焊工培训的“合格者”而不是“失败者”。

1.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对人的求知也有一定影响,在一个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氛围内,使人自觉与不自觉地会学习知识与技术。反之,在一个愚昧无知的社会或在一个以实践为目的的氛围中,人们将难以对学习知识和技术重视并更大的投人。

1.3培训教育机构的影响

培训教育机构的投人,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培训教育有影响。社会及企业对培训教育机构重视不够,投人不足,教学设施简陋,设备仪器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使培训考核合格率降低,培训考核“失败者”增多。

1.4培训教育模式的影响

从宏观上讲,现时的培训技术工作只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从现场条件、空间焊拉、环境情况人手。在结构上以及与之配套的操作工具和手段,仅服务于或满足等待选拔一些尖子的需求,从而在这一部分学员“成功”的背后,必然就产生了一小部分“失败者”,使他们发挥潜力的期望落空,这一现象无疑是我们职工技能培训价值目标的异化;从微观上讲,培训考核成绩差的学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层次的学员在培训上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文化程度、基本功素质较差,只要有一两个所追求的目标没有按预期要求达到,从而就呈现出不同的追求层次。

1.5心理素质的影响

要转化培训中“差”的含量,就是要改变其“失败者”的心态,这是我们职工技能培训的突破口,改变“失败者”的心态,要从改善学员的心理品质入手,我们应当相信每个学员都有学习技术,掌握过硬本领的潜能和愿望,但由于用工制度改革的不配套及分配制度不合理,也随着技术培训难度的不断加深和考试考核规程从难从严的要求,就使得部分学员在技术规范的掌握上出现了多次反复或考核失败,而成绩较差的学员,致使他们心理状态被扭曲。要把“差”变为“优”,这就是需要职工技能培训部门在实践中找出答案,并不失时机进行一些培训措施的改革。

2、在技能操作上应采取“低小多快”的策略

2.1低:即低起点

就是根据参加技能培训学员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技能培训的起点放在只需经学员稍加努力就可能达到目标的水平上,然后在实际操作中找出该学员存在的问题,使其对症下药,用指导教师言传身教的方式让所有学员看到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目的的,这样培训学员才能有信心,才会有努力的勇气和动力。

2.2小:即小步子

根据参培学员的实际,在制定教学内容方案时应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敏的原则,把培训措施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易产生大难度和挫折频率降到最小限度。在培训教学中对差的学员,首先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操作要领,讲解运条的角度,电流大小,并不尽其烦,只要学员有一些细小的进步指导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经过多次努力和实践,就能使差的学员迎头赶上较好的学员,这样就可以克服学员的心理压力和不当的扭曲现象,使他们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认真努力地投人到学好专业技术中去。

2.3多:即多看、多问、多想、多练

针对差学员的具体情况,对学习成绩差的学员有意识的注意在短时间内多对学员示范性教学,让学员多看师傅怎样操作而师傅在示范时应注意讲解一些具体操作事项,并要学员在练习中如遇到难点要多问,要多想想这个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应该以什么方法来解决和克服,指导教师在培训中有意识的向学员提出一些实际操作有关的问题,让学员解答和分析一些技术的问题,把掌握实际操作要领和具体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并随时抽查,督促学员学习和掌握要领,并在培训中创造条件、让学员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指导中发现问题要做到正面的指导和解释,使学习技术的任务在他们心中得到真正的认可。

2.4快:即快反馈

就是在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即在指导教师的讲解、示范,又有学员的练、问,使其两者相互沟通,就可以把学员在培训所得到的每一点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受训者得到鼓励。

实际上,“低小多快”策略的目的在于:①使学员掌握知识始终置于一个前后连贯、步步演进的循环过程中。②让学员能参加教学活动,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存在”,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③为学员创造培训定能成功的机会。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信息的快速反馈,进而使学员个体活动被群体认可,从而达到明显的社会角色的特征。

3、有意识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从狭义上讲,“非智力因素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因素的组合”,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培训操作乃至生活等方面是靠别人的督促,引导、强制,而不是自己的因素作为引导力量,他最终只能是一个消极被动的人,而必将陷入诸多方面的困难境地。所以我们教学时要不断的改变方法,为大家创造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技术的兴趣。用各种方式引导学员为一定的目标冲刺,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总之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训和培养,才有助于把学员的消极失败心理转化为稳定,积极向上的成功心理。

4、结束语

从根本上说,职工技术培训教育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培训考核成绩差的学员的研究,无疑是实施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这个转变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成功的技术培训则能充分说明这一问题,让我们为这一共同的目标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