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创新

王容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辽宁沈阳110003)

摘要: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最基本的能源,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运行,电力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电力供应方式的研究,实现电力资源配置效果利益的最大化。文章简要的分析了产生线损的主要原因,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创新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力线损;输配电;技术创新

引言

输配电是每个电力企业必须要做的事,只有更好地进行电能的输配工作,才能保证用户的用电水平以及企业的基础运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如果在输配电过程中产生指标偏离现象,会给电力设备以及用户带来很大损失。在电力输配过程中如果出现过多的电能损耗,也是所有电力企业不想面临的问题,线损现象的出现会极大地影响电能输配效果,也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如何在输配电过程中减少线损现象出现就变得尤为重要。

1输配电线损成因

1.1电网配置不科学

由于变电所等电网设施的配置缺乏科学的规划、充分的论证,导致变电站等设施的保障半径过大,布局不合理,致使迂回和T接供电线较多,由于线路长、结构复杂,导致线损增加,这是导致线损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1.2分线路建设标准低

有些线路,特别是有些农村自建线路,为节省建线成本,而采用不合格的电线路,这些导线要么质量标准低,要么直径小,十分容易导致漏电、过载等现象的发生,使得线损增大,有的甚至会容易引发火灾。

1.3载荷运转不平衡

由于城乡间动力需求存在严重的差异性,往往会导致电力分配出现问题。在有些农村地区,由于由于负荷小、大功率动力设备缺乏,一些地区电力无功补偿系统相对滞后,加之三相负荷不平衡,致使一些变电站无功运行,造成巨大的电能损失。

1.4线路设备更新缓慢、年久失修

部分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电力系统线损管理工作中,忽视了设备与线路的更新换代,电气设备检修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运行中的故障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落后、陈旧的线路与设备长期带病运行,或者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等都可能加剧线损问题的严重性,主变压器设置数量过多,使得无功补偿不能祭祀法会补偿作用,同时,一些保护性的绝缘设备,例如:绝缘子等检修不及时、表层污染物集聚等都可能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绝缘子丧失绝缘保护功能,各种漏电故障发生,都可能加剧电能损耗。

1.5管理工作不到位

电力系统线损问题在所难免,然而,线损问题的严重化、扩大化则源自管理工作不到位、线损控制工作力度不够。现阶段,部分供电企业多重视电力系统工程的扩建与施工,抄核收工作等,使得线损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例如:缺少健全完善的线损管理工作制度,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线路设备检修方案、检修计划,使得整个电力系统面临着困难和危机。

2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创新措施

2.1健全监测制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配电技术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实时的监测技术方面上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在输电线路的监测技术方面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线路覆冰监测技术、绝缘子污秽状况监测技术、线路偷盗监测技术、导线温度监测技术等研究与应用。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与当下的水平,还应该在充分利用先进设备以及技术的基础上,积极的改善监测制度,将监测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监测制度变得更加的全面化。在输电线路上的监测上做到多元素和全方位的监测,及时的发现出现的故障并在第一时间发出灾害出现信息,让故障能在第一时间被修复和恢复,让供电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2.2不断深化改革,提高电网系统管理水平

电网的管理水平高低是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因此若要想提高电力输配电的运行效率,首先就应当对电网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完整全面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电力输配技术管理章程,并将减少线损的目标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降低线损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些电力技术较为落后的地区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集中抄表系统的建设,以提高电力管理水平,防止人为的偷电行为,从而减少线损。

2.3结合实际合理分配变电站分布点

出现配电线路损坏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变电站的布局不够合理,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的现象都比较明显,这样就为电损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所以必须要加强变电站分配工作的重视,在布点上要尽可能的增加,这样就可以缩小供电站的供电半径,如果是一些用电量比较大的地区,更要加大建设的力度,使得电网的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供电的质量,减少电损现象的发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实际工作中变电站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有很多,也成为导致线路出现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变电站分布的控制,要在位置上确保其分布的更加合理,特别是一些用电量比较大比较集中的地区,要扩大变电站的布点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试点工程,来对原有的电网进行优化,提高服务的质量。

2.4宣传和推广新技术

柔性如电技术是目前输电设备中一项新技术,这项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电压电阻等电器量的快速使用和控制,突破固有的陈旧技术,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日前,提高现有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态提温增容技术,另一种是动态增容技术。动态增容技术是在不突破现行技术堆积规定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线路客观存在的隐性容量,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技术。

2.5加强电力降损管理

供电企业应积极完善建立相关管理机制,提升管理的方便性、有效性及可行性,并设置专门部门监督管理线损工作,采取封闭方式开展损耗管理工作,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项目来降低损耗;减低66kV以下单层线路损耗,尽可能多地开展10kV以下等级工作,结合电网实际运行情况,从管理及技术两方面做好降损工作,采取重点检查及大面积普查结合方式开展降损工作;严格开展营销工作,促进工作流程标准化,协调兼顾好考核及检查工作,促进每个专业间的积极配合,有效减少失误情况发生,从而降低整体损失,并定期发布专业性数据规范要求,增强监督与管理;将客户流程再造方案作为基础,还要考虑到顾客方面要求;要对低压线损值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并深人研究了解低压线损有关的管理问题。比如,部分地区当地的农业经济属于感性负荷,占当地的负荷比重较大,其具有很小的无功补偿,而且夏天及秋天需要排灌,因此其使用电量较高;该地有些线路较长,而且许多支线负荷集中在末端部位,导致排灌用电的过于分散;有效分支线具有较小的负荷,部分小型区域企业因为经济效益较低而最终停产,导致出现时高时低的线损情况;农业排灌所具有负荷功率因素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加上无功补偿设备较落后、数量少等;该地部分低压公网具有较低使用效率,从而增加了损耗。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一些基础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输送电力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很多线路都受到了损坏,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进一步研究探讨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永涛.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创新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149.

[2]黎三毛.探析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创新[J].科技传播,2013,17:207+179.

[3]王永平.探析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5,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