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不同方法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比较

梁群英(通讯作者)余秀贤邱海玫石俊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中山51012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防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使用3M无痛保护膜外喷洒局部皮肤,对照组使用冰片滑石粉外涂局部皮肤。结果:观察组皮肤放射性损伤发生的程度低于对照组,损伤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时,3M无痛保护膜治疗效果优于冰片滑石粉。

【关键词】无痛保护膜;放射治疗;皮肤损伤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92-02

局部放疗是头颈部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皮肤的放射性损伤是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根据相关报道[2],92%以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后会出现红斑、急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肤溃疡以及更严重的放射性皮肤反应[3]。为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对100例头颈部肿瘤行放疗的患者,分别采用3M无痛保护膜局部外喷和冰片滑石粉外涂,观察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名入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放疗处方剂量为60Gy的30例,68Gy的3例,70Gy的17例;病理分型:鳞癌35例,腺癌2倒,未分化癌1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放射剂量为60Gy的32例,68Gy的2例,70Gy的16例;病理分型:鳞癌32例,腺癌3例,未分化癌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放射剂量、病理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防治方法

观察组从第l天放疗开始即使用3M无痛保护膜局部外喷。喷嘴与皮肤保持5~lOcm的距离,然后均匀外喷在整个照射野。如有遗漏,在第一次喷洒的保护膜干燥后(约30秒),再进行第二次外喷。每日在照射前2小时及照射后2小时使用,每日2次,直到放疗结束。

对照组从放疗开始即使用冰片滑石粉外涂,每日在照射前1小时及照射后1小时使用,每日2次,直到放疗结束。对两组患者每周进行评估,观察记录皮肤损伤反应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皮肤损伤分为4级[4]:1级为红斑,射野皮肤微红,有时瘙痒;2级为色素沉着,皮肤稍有色素沉着,微黑;3级为干反应,皮肤明显色素沉着,发黑干燥,有皮肤裂纹及干性脱皮;4级为湿反应,重度色素沉着,皮肤水肿、水泡、渗出,可有破溃。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皮肤放射性损伤程度比较

观察组发生1~2级皮肤放射性损伤33倒,而≥3级放射损伤17例。对照组1~2级皮肤放射性损伤22倒,而≥3级放射损伤28例。观察组严重放射性皮肤损伤(≥3级)的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放射性皮肤损伤通常会发生在开始进行放射治疗后的2~3周[5],皮肤接受照射5Gy就会发生皮肤局部红斑,接受照射20~40Gy可在局部发生上皮剥脱和溃疡,也就是湿性皮炎。当放射性皮肤损伤出现后多采用停止放疗、休息及抗生素消炎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推荐的进行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措施[6]。

3.23M无痛皮肤保护膜的主要组成为聚合物、增塑剂、载体溶剂,在皮肤表面喷洒后,可很快形成无色、透气的薄膜,从而减少各种理化因素刺激,避免细菌感染。另外此保护膜不含乙醇,使用时即使接触破损皮肤也不会疼痛,患者感觉舒适,接受护理的依从性高[7]。Graham等[8]观察发现,每100例放疗患者的湿性脱屑治疗中,使用无痛保护膜者可以将使用敷料的时间从74周减少到65周,节约了大量的护理时间,且不影响放疗照射过程和疗效。

3.3滑石粉为天然的水合多聚硅酸盐,主要含水硅酸镁,为白色细微、无臭的结晶粉末,有滑腻感,并能吸收一定量的分泌物,保持局部干燥等作用。配以冰片芳香走窜,通利开窍,散热镇痛,抗菌消炎,消肿止痒,故合用能较好的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9]。

3.4本文结果显示,3M无痛保护膜比起冰片滑石粉,在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时,损伤发生的程度更低,发生时间更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时,3M无痛保护膜治疗效果优于冰片滑石粉。

【参考文献】

[1]吴惠琼.蓝科肤宁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湿性放射性皮炎40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19-120.

[2]田奕.炎敌油治疗头颈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5B):1376-1377.

[3]熊中奎.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放射损伤及防护教育[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355-1356,1368.

[4]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49-551.

[5]李广虎.急性放射性皮炎防治新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3):207.

[6]焦玉红,金因肽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6,5(1):551.

[7]徐燕华.皮肤保护膜联合造口粉治疗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9(10):92.

[8]GrahamP.Randomized,pairedcomparisonofno-stingbarrierfromwersussorbolenecream(10%glycerine)skincareduringpostmastectomyirradiation[J].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4,58(1):241-246.

[9]罗爱菊.冰片滑石散预防头颈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6(8):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