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水生态治理与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水生态治理与保护

肖艳军

肖艳军

西安市长安区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主要研究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动水生态治理与保护的策略,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城市用水存在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动水生态治理保护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水资源;水生态治理;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须的资源,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但是水资源并不是无限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不足,区域与时间分布不均匀,研究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对推动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有重要意义。

1水资源利用

1.1水资源现状

1.1.1供需矛盾

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储量较大,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小。而且我国水资源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不足,雨季降水集中,旱季干旱比较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导致我国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供需矛盾,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等因素复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一大因素。

1.1.2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和旱灾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洪涝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每年都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因此,兴修水利、治理河流是国家经济建设以及水利部门工作的重点,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水利规划不合理、工程建设综合效益一般、工程建设质量隐患等问题,难以满足蓄水防洪的要求,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1.3防洪防汛标准偏低

现阶段,我国的自然资源利用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问题,滥砍滥伐、破坏水土、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严重,而且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无论是河流防洪还是城市排涝都难以满足防洪防汛工作的需求,而与之矛盾的,虽然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但是城乡建设却不断加快,导致如果发生洪涝灾害,受灾损失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剧。

1.1.4水体污染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均面临着水污染问题的严峻形势,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率,甚至导致水体完全无法用于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2城市河道治理问题

1.2.1河流系统混乱

现阶段,城市河流系统出现了河流系统混乱,互相通串的情况,大部分城市河道都常年得不到疏浚,城市居民随意向河道中倾倒垃圾,导致大部分城市河道都河床抬高、河道狭窄,并且在城市建设中,还出现了水体乱填情况,河道被侵占,导致堵塞甚至断流,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也严重不足,导致城市河道和外部河道之间无法有效联通,无法形成科学的河流系统。

1.2.2水质恶化

城市河流的水污染问题比其他地区更加严重,城市发展建设以及日常生活中,大量没有经过排污处理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都被排放到了城市河流中,排放到城市河流中的污水和污染物严重超过了河道自身的清洁能力,导致城市河流变成了人人掩鼻经过的臭水沟,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也影响了城市市容以及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1.2.3生态环境破坏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较早,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特殊阶段,对城市河道建设工作比较重视,积极开展了城市河道的生态重建工作,修复被截断的河流,重建水塘、浅滩,恢复原有的生态地貌。近些年我国的城市河道建设工作也得到重视,但是建设目的以改善航运、防洪泄洪、灌溉农田为主,不重视对河道生态环境的重建,施工建设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态,导致城市水系统生态功能完全丧失。

2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动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2.1节约用水

2.1.1工业用水的循环重复利用

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重组、新技术与设备的引出,能够有效减少工业用水的用量,同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生产企业需要积极寻求生产工艺的创新,减少生产以及生活用水的耗量,同时做好污水治理工作,减少污水的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不可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另外,生产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采集雨水和生活污水用于厂区与设备清洁,生活污水、可回用水与废水相分离,分别进行处理,细化水资源的利用以及管理步骤和流程,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

2.1.2农业用水的节约

农业也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和产业结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灌溉方式有直接关系,大水漫灌是用水效率最低的灌溉方式,为了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地方主管部门需要加快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积极修建农田水渠,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漏水跑水。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发展滴灌,减少灌溉过程中水的蒸发与流失,还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设置蓄水池采集雨水,用于旱季灌溉。

2.2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2.1加强部门间协作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利主管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城乡建设规划部门,需要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把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供水管理逐渐过渡到需水管理以及排放管理方面,加速构建节水型社会,积极寻求节水型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和途径。水利部门与市政、城乡建设部门之间需要积极寻求合作,实现对水资源的多方协同治理,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在保证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开发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2.2.2加强舆论宣传

主管部门需要加强节约用水、水生态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舆论,充分认识到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治理工作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使社会公众以及生产企业意识到,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付出沉重的水资源与水生态代价是得不偿失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满足这一代人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子孙后代发展的权利。

2.2.3水资源的统筹管理与水利工作的有序开展

水利部门与水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理念,积极寻求工作机制与协作形式的创新,对地表水、地表水、城市水、自然水体进行统筹管理,加快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之间的结合,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应用的效率与合理性,满足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水利部门需要和城乡建设部门以及经济主管部门相互协同,共同对区域内水资源利用程度以及水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考察,确保区域内水资源满足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在为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安全的水供应同时,维持区域水生态,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

3结束语

综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推动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城乡建设部门、经济主管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对区域水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有序开展水利工作,加强舆论宣传,节约农业与工业用水,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为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易艳.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资源保护及利用[J].理论月刊,2017.

[2]尚诗淇,孙俊华.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南方农机,2017.

[3]翁士创,杨静.生态文明视野下加强中国水资源保护的几点认识[J].人民珠江,2017.

[4]宋晓萌.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及其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

[5]黄广勇.盐城市水资源保护现状及规划[J].治淮,2017.

[6]李秀春.青海省生态水资源保护措施与改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7]曹磊,吕平毓,王渺林.浅谈基于“河长制”的水资源管理[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