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

吴慧明1潘杰2

(1鄂州市第三医院湖北鄂州436001)(2鄂州市中医医院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目的: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并且大多在冬秋季发生。3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最高,6~11月发病率最高。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30岁以下的患者中发病最大,大多在冬秋季流行,主要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86-02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导致猪或者人出现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疾病[1]。甲型H1N1流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间接接触传播,在临床上患者出现流感的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病毒性肺炎,多种脏器损伤,呼吸衰竭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为了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本文中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其中,有60例女性患者,有60例男性患者,最小的患者有0岁,最大的患者有88岁。

1.2方法

对选取的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例信息。分析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

2.结果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并且大多在冬秋季发生。3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最高,6~11月发病率最高。

2.1甲型H1N1流感的年龄分布的情况

甲型H1N1流感在10岁到2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能够达到54.17%。在40岁到50岁发病率最低,达到1.67%。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首次在墨西哥发生,很快在全球蔓延。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在患者发病前1天以及发病后7天[3]。或者患者的病症消失后24小时。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在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是根据核蛋白以及基质蛋白的不同分为三型,甲型,乙型,丙型[4]。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特征为在30岁以下人群中发病较高,一般在10月份发病率最高。人体在感染病原体后,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流感病毒很容易出现变异,流感病毒的同型免疫力的免疫时间不会超过1年[5]。甲型流感病毒在变异后会再次感染,因此会出现反复发病。甲型H1N1流感能够通过飞沫进行感染,还能够通过与感染者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够在外界存活两天以上,接触到病毒污染的物品很可能感染。对于甲型H1N1流感需要以预防为主,进行预防控制可以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对病人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道,早隔离,早治疗。对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的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防止出现传染。对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环境,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在出现打喷嚏,咳嗽时需要遮住口鼻。对居住的环境进行消毒。另外,还需要保护易感人群,增加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并增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到非特异性免疫。但是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太快,得到的免疫力时间短,并且各型流感病毒没有出现交叉免疫性,因此,使用疫苗没有预防的作用。

本文中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并且大多在冬秋季发生。3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最高,6~11月发病率最高。刘泽玉等[6]研究的广州市某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相似,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可信。

综上,甲型H1N1流感在30岁以下的患者中发病最大,大多在冬秋季流行,主要以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1]史景红,向妮娟,张彦平等.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聚集性疫情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62-66.

[2]徐翠玲,袁帆,陈敏等.中国2009-2010年18岁以下人群甲型H1N1流感相关肺炎住院病例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4):404-408.

[3]侯海燕,杨鹏飞,张敏会等.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5,29(5):405-408.

[4]僧明华,蒋红丽,徐瑾等.2009年河南省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聚集性疫情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6):409-410,417.

[5]雷明玉,余春,周敬祝等.贵州省2009-2011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6):28-30.

[6]刘泽玉,栾玉明,潘捷云等.广州市某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545-54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