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需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关注学生需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徐建保

徐建保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实施教育方法的思想指导。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在关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的人对数学不同程度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如何才能做到按需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只有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一对学生的分层

对学生的分层不能通过一两次的测试或询问就能评判分层,应通过平时的观察、测验、谈话等方式,从不同方面在准确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对意义上的分层。将学生从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思想等方面作不同类的分层,但分层只能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不可浮于表面,更不能从言行举止方面流露出学生属于哪一层。教师对学生的分层以便于在课堂教学、课余辅导及作业评价等方面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而进行重新分层,及时调整分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需求,分层目标,实施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目标上分层。教师要从多角度审视教材,备教材、备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制定好教学目标,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鼓励低层次的向高层次迈进。在《圆锥的体积》这节课中,本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

第一层次(学困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能利用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锥图形的体积。

第二层次(中等生):知道圆锥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利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层次(优等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知道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自己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利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稍复杂的问题。

虽然以上三个层次的目标划分不是很细,但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在40分钟内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升。

三教学实施中的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在不同课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对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下面将从“新授课”和“练习课”两种不同课型谈一谈对课堂教学的分层。

1.新授课教学中的分层

这是学生初次与新知识见面,因此这些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初次感知新内容的基础。在新授内容活动中的要求就有所不同。例如:在《圆锥的体积》计算的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掌握推导过程是这节课的基本要求,因此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1)实验过程中找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观察实验中圆柱与圆锥的关系。(2)根据实验找到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3)将实验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括,并用字母表示计算方法。

活动一是针对学困生提出的,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找,感知和认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为记忆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奠定基础;活动二是针对中等生进行的,根据中等生的知识水平放手让学生自己找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的关系得出结论,培养他们自己学习的能力;相对优等生来说,前面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已触手可及,因此在活动三中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抽象出结果是对他们更高的要求。虽然活动所达到的结果是相同的,但通过分层活动能使他们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2.练习教学中的分层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是练习教学中的主要活动目标。练习教学中的分层还需在新授内容的基础上相应的进行分层活动,让学生再次得到提高。在《圆锥的体积》的练习课中,组织学生进行以下三层活动:

第一层(学困生):已知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和圆锥的高,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第二层(中等生):在会计算各种圆锥体积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第三层(优等生):在解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圆锥体积计算和其他立体图形或其他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

四巩固拓展,分层作业,各有所得

课后的作业练习是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施,让学生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和发展,但这不代表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已经成型,因此课后的作业应根据层次的不同进行巩固。教师在实施时可以设计基础达标题,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进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巩固练习题,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选做题,只要求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这一环节教师需做好督导检查的工作,由于学生的懒惰心理,一部分学生将会放弃选做题,这样不利于优等生的发展。同时也要鼓励中等生和学困生去尝试,不能因他们的失败而挫伤其积极性。

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实现每一个孩子由“教”向“学”的转变,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浓。同时也有利于发挥不同层次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需求,合理分层,解放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