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应急程序及预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应急程序及预防分析

鲁斌

昌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应急程序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门诊输液患者的一般资料,掌握并分析其输液反应情况。结果:本组输液反应主要包括发热(65%)、急性肺水肿(15%)及过敏性休克(20%);全部患者经应急处理和治疗后,均迅速缓解不良反应,整个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关,规范进行输液操作,遵循无菌原则并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合理控制输液时间及速度,可有效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液反应;应急程序;预防

建立静脉通路在患者体内输入无菌药物是静脉输液的主要过程,药物在血液中能够达到有效浓度,其治疗效果良好,疗程较短,是医疗上比较多见的治疗方式。门诊输液作为一种途径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但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输液反应,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健康的恢复[1]。常见输液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其次为急性肺水肿和过敏反应等。输液反应的发生常常伴随发疹、寒战、发热及静脉炎等症状的出现,危重患者容易产生休克、昏迷情况,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中心对40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门诊输液反应的应急程序及预防措施,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发生输液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对40例输液患者的门诊记录进行分析。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5.5±4.8)岁。

1.2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其输液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反应类型、用药分类、器具质量检查等。

2结果

反应类型及分布:发热26例(65%),表现为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出现面色潮红及高热症状;急性肺水肿6例(15%),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及心慌;过敏性休克8例(20%),表现为皮疹、脉速、胸闷及出冷汗,血压下降。输液类别及分布:注射5%葡萄糖27例(67.5%)、注射10%葡萄糖3例(7.5%)、注射甲硝唑6例(15%)、注射0.9%氯化钠4例(10%)。联合用药:一种药物30例(75%),二联用药10例(25%)。加用药物类型:中成药5例(12.5%)、抗病毒药7例(17.5%)、抗生素28例(70%)。全部患者经及时处理,均在应对措施实施后5-10min内缓解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后果。

3处理措施

3.1应急程序

3.1.1停止输液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当立即停止输液,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行氧气吸入,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00mg;出现寒战患者给予保暖处理,出现高热患者给予退热处理,采用解痉镇静剂缓解患者的高热抽搐症状,冷敷患者头部对其大脑进行保护[2]。高热危重患者给予酒精擦浴,以促使体温的降低。

3.1.2观测体征变化

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神志等状况进行严密观察,血压下降者给予右旋糖肝对血容量进行扩充,同时应用升压药恢复患者血压;呼吸患难者吸氧治疗,应用呼吸兴奋剂对危重患者进行处理,确保抽搐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可指导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导管内吸入呕吐物。

3.1.3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会担心后遗症或病情加重情况的发生,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等不良情绪。作为医院护理人员,在处理应对输液反应的同时,应当细心照顾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输液反应事件。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了解输液反应为正常反应,经处理后可迅速恢复健康,促使其以稳定情绪配合医师的诊断及治疗。

3.2预防措施

进一步掌握药物的禁忌症与适应症,除给予输液治疗外,可以选择口服给药对其进行取代。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对输液量及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出现异常情况予以积极处理,若畏寒、怕冷症状明显,可给予患者肌注非那根注射液25mg,危重症者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推注5-10mg,均可促使其健康的迅速恢复[3]。进行输液之前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对药瓶的使用类型及日期等情况进行查看,确保药瓶的完好,同时注意药液的配伍禁忌等具体情况。对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进行加强,定期对科室内部环境及相关物品进行采样,以确保对感染源的有效控制。

4讨论

我中心门诊输液反应中,比较常见的是热原反应,其次是肺水肿及过敏反应。多数患者在输液20分钟左右即出现输液反应,当致热原量在液体中的含量为0.06-1ug/L时,就会发生输液反应事件。受致热原含量、性质及患者耐受性差异的影响,发生输液反应情况的时间有所不同,且年龄偏大者更容易发生输液反应。输液反应中5%葡萄糖注射液的输入情况比较多见,所加药物一般多为抗生素制剂,其中灭滴灵注射液、左氧氟沙星针剂输液反应最为常见。总之,输液反应的发生与热原及微粒累加、输液速度及污染、患者年龄及个体差异等有关,应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及输液情况,以确保对输液反应的有效预防和处理。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会影响病情不断加重,严重者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容易发生医患纠纷事件。医护人员必须以无菌操作为原则,严格按照输液流程进行输液,对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应对措施以预防输液反应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虽然输液反应的发生比较多见,且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生原因存在不同差异,但通过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最大程度的对药物反应事件进行防控[4]。总之,出现输液反应事件,必须立即作出准确判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促使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洪梅,汤雪英.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6(21):121.

[2]白玉花,梁淑琴.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护理与预防[J].当代护士,2012(11):175.

[3]胡新玲,何卫华.浅谈预防接种与安全注射[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1072-1073.

[4]李俊玲,任继风,陈琦等.浅谈综合医院疫苗接种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3,26(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