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护理中舒适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生儿PICC护理中舒适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研究

鲜丽蒙玲

(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探究舒适化护理应用在新生儿PICC置管的护理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舒适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置管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在置管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采用舒适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对新生儿治疗恢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PICC;舒适化护理;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212-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是一种对于确诊为某种疾病的的患者制定的完整治疗流程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住院感受,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这种新型的护理手段的出现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康复时间,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能够避免静脉给药和营养供给对新生儿造成反复穿刺,减少了外周血管的损伤,能够长期留置于患儿身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收治的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0例患儿;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29例;实验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0例。其中包括新生儿窒息38例,新生儿肺炎3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5例,NRDS6例;所有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帮助患儿进行日常穿衣、饮食,对患儿置管部位进行保护。而实验组患儿采用舒适化护理干预方式对患儿进行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置管前舒适护理首先对即将进行PICC穿刺的患儿设置单独的穿刺室,保证室内环境的整洁、明亮,并将周围环境的声音控制在4dB以下,避免对新生儿产生惊吓;在穿刺前30分钟应当停止对新生儿进行喂奶,避免穿刺过程中发生溢奶而导致窒息。置管前应当将辐射台加热至适宜温度,将新生儿放置于辐射台上,在露出穿刺位置的前提下将新生儿其他身体部位进行包裹保温。穿刺前对新生儿进行安抚,使其停止哭闹。

1.2.2置管舒适护理在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时,应当将患儿怀抱起来,对其进行安抚触摸,避免患儿在穿刺过程中挣扎,减少对患儿产生的惊吓反应;如果患儿挣扎动作较为严重,可以对其采用橡胶奶嘴应用NNS镇痛。在置管过程中可以为患儿播放舒适的音乐或动画,缓解其紧张情绪。

1.2.3置管后舒适护理在穿刺完成后,应当由护理人员将PICC或其他部位露出,进行适度包裹;同时,患儿的穿刺部位应当保持干燥、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患儿应当尽可能避免去较为拥挤的场所,一方面减少碰撞,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医疗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从而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1.3评价指标

对患儿的置管感染状况以及连接口渗血渗液以及堵管状况进行调查并记录,比较两组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置管感染率、渗血渗液以及堵管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比较

3.讨论

长时间致痛性会对患者带来不愉快和难以忍受的治疗体验,所以在长期PICC置管应用中,应当尽可能采用非药物性镇痛措施减少PICC患者的应激反应[2]。舒适化护理的主要是通过提高患者对置管状况的控制,从而降低患者的置管感染率,在传统的血液控制工作中加入创造性的新型控制模式[3]。PICC导管能够降低长期输液患者反复接受静脉穿刺的痛苦,虽然PICC置管患者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堵管、感染的现象发生[4]。但是只要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完整的PICC导管维护教育,患者积极配合医疗人员对置管进行维护,就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对PICC置管造成影响[5]。虽然新生儿不能与人进行主动的交流和对话,但是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听觉和触觉。在开展PICC置管前,护理人员可以用肢体语言与新生儿进行交流,给予其温柔的哄抱和触摸,提高新生儿安全感,避免新生儿在置管过程中挣扎[6]。

舒适护理应用于PICC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对新生儿的刺激,从而使有害刺激最小化,提高穿刺的一次成功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置管感染率、渗血渗液以及堵管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护理方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使患儿的身心处于良好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其患者的康复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对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采用舒适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对新生儿治疗恢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娟,刘希杰,董荣芝等.舒适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72-173.DOI:10.3969/j.issn.1673-7555.2010.06.129.

[2]陈冬梅.探究在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6,3(10):182-183.

[3]郭丽兴.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饮食保健,2015,2(15):122-123

[4]戴月映.湿热敷加喜辽妥按摩在治疗新生儿PICC术后机械静脉炎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2):3157-3159.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22.047.

[5]陈秀华,李杉,孟淑红等.新生儿PICC导管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5,(10):189-189.

[6]何婧.舒适护理在新生儿行PICC中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6):499-500.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4.06.009.

[7]吴玉芬,杨梅,徐敏冬等.皮肤保护膜用于PICC导管固定的随机对照试验[J].西部医学,2010,22(4):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