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伤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造口伤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

周庆娣

长征医院南京分院神经科江苏南京210015

摘要:目的:探究造口伤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1年1月之间在造口伤口小组成立之前本院的护理记录3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之间在造口伤口小组成立之后本院的护理记录3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中压疮的发生率、治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中压疮的发生率为16.7%,实验组压疮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压疮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压疮的治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伤口小组能够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更好的对压疮进行治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造口;伤口;压疮管理;作用

压疮又被人们称为褥疮[1],压疮指的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于人体身体的某一部分长期受到压迫而受到阻塞,造成人体血液的匮乏,从而使皮下组织和皮肤出现溃疡、水疱甚至是坏疽的情况[2]。本院为探究造口伤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选取在造口伤口小组成立之前本院的护理记录3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在造口伤口小组成立之后本院的护理记录3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中压疮的发生率、治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具体报告如下所述。

1.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到2011年1月之间在造口伤口小组成立之前本院的护理记录3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之间在造口伤口小组成立之后本院的护理记录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58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3.1)岁;实验组中有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1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9±2.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为造口伤口小组护理。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为:由小组联络员、造口治疗师以及护理部组成造口伤口小组,对造口伤口小组的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造口伤口小组主要负责收集与整理有关压疮护理的详细资料,为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详细讲述关于压疮护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更加牢靠的掌握压疮的上报制度以及上报的具体流程,对各个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认真的指导与督促。造口伤口小组的成员需要每隔4个月进行一次案例的见习、组内讨论或者教学学习,通过此种方法来提高小组全体成员在临床上对于压疮的护理水平。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3临床疗效的判定

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中压疮的发生率、治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高于85分;比较满意: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在70分到85分之间;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低于70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的发生率为16.7%,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压疮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的患者有2例,压疮的治愈率为40.0%,实验组治愈的患者有1例,压疮的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压疮的治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长期卧床的病人、体质十分差的病人、身体瘫痪的病人以及在骨折之后进行时间很长的固定的病人由于经常与床或者被褥发生摩擦,会磨破患者的皮肤,从而使患者的身上出现压疮[3]。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是人体骨骼突起或是身体受到压迫的地方,压疮分类的依据是压疮的发展过程[4],通过压疮的发展过程可以将压疮分为三种不同的程度:一度、二度与三度,一度的临床症状最轻,经过十分细心的护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二度稍严重,最严重的是三度,三度压疮中有溃疡的形成[5]。此次研究显示,由于护理人员对压疮的发生原因十分了解,所以能够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对于压疮的发生做到有效的预防,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对压疮进行护理,造口伤口小组的护理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本次研究表明:对照组压疮的发生率为16.7%,实验组压疮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压疮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压疮的治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造口伤口小组护理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林媛珍,胡庆霞,章小庆等.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疮预防与治疗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7):90-91.

[2]王琴英,张银萍,黄晓燕等.专科护理小组在体外循环术后危重病人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34):3619-3620.

[3]徐宝兰,万淑琴,洪金花等.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压疮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7):2818-2822.

[4]朱守俊,秦玉荣,颜新爽等.压疮现患率调查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19-20,158.

[5]张伟维.成立伤口造口小组对ICU的患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