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在支架下取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性脑梗塞在支架下取栓的护理

施玲丽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二科广东广州51051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塞在支架下取栓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均实施颅内动脉支架下取栓术,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路脑动脉再通及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颅脑血管再通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情况均明显显著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在支架下取栓治疗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血管再通率有效提高,神经功能较干预前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键字】急性脑梗塞;支架;取栓;护理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证明[1],颅内动脉支架下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脑梗塞极为有效的方式,但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治疗的顺利实施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如若不采取相应恰当的护理,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情况不甚良好,预后生活仍不能自理,对社会和患者家庭都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为进一步探讨分析急性脑梗塞在支架下取栓的护理要点,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7.56±15.36)岁;梗塞部位:大脑中动脉阻塞4例、颈内动脉阻塞2例、基底动脉阻塞3例、其他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人。对照组中男2例,女3例;病程0.5h~12h,平均病程(4.52±1.61)h。观察组中男2例,女3例;病程0.5h~11h,平均病程(4.60±1.58)h。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较大的差异,可比性强(P>0.05)。

1.2方法

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入院后均实施颅内动脉支架下取栓术,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如下:术前护理人员询问患者是否有出血及过敏史,经过试敏试验后再行颅内动脉支架下取栓术;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的情况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电及瞳孔等的变化情况,对于无法耐受的患者,立即给予脱水药物,同时停止操作,立即送往CT室进行观察,对于手术期间病情有变化的患者,护理人员立即配合医生进行监护及除颤抢救工作,有效把握最佳抢救时间;术后护理人员送检手术中的血栓取出物,同时继续对患者各生命体征进行监护。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颅脑动脉再通的情况;②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本研究中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根据NIHS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一周、两周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动脉再通情况

观察组5例颅脑血管闭塞患者均成功再通,对照组2例颅脑血管闭塞患者成功再通,观察组颅脑血管再通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统计学上有意义(=4.2857,P=0.0384)。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情况均明显显著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是由于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缺氧的症状,患者表现为偏瘫,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等,实施颅内动脉支架下取栓术是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治疗期间采取有效恰当的护理对患者血管再通及预后恢复都是十分必要的[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颅脑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情况均明显显著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前,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完备的术前准备,了解患者既往史,对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行颅内动脉支架下取栓术,术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电及瞳孔等的变化情况,对于手术期间各指标出现异常的患者,立即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3]。手术期间会发生很多异常及突发状况,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监护及除颤仪器等的各项抢救,已达到协助医生帮助患者度过生命难关的作用。另外,术后护理人员送检手术中的血栓取出物,对其进行病理学检验对后期的临床治疗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同时护理人员仍要继续对患者各生命体征实施监护,保证了患者预后的恢复,还有效避免了脑血管疾病复发的可能性[4]。在支架下取栓治疗能够有效疏通由于急性期因缺血而导致的脑血管的闭塞,进而挽救脑缺血半暗带内处于濒死状态的脑细胞,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颅脑血管再通率的同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所减轻,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得以提升,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塞在支架下取栓治疗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血管再通率有效提高,神经功能较干预前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传明,杨春水,李雯飞,等.静脉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5,15(8):15-17.

[2]王洪生,刘圣,赵林波,等.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8):658-661.

[3]朱青翠,朱义霞,王国芳.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3):70,71.

[4]杜彦龙,魏爱英,王国芳,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9):26-29.

[5]李静.急诊诊治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护理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3):34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