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研究

杨宗萍

贵州医科大学凯里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住院之后的心理、普通、专科以及并发症等护理的基本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实践发现,通过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前面而且细致的护理,帮助患者消除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得患者更好的进行恢复。而且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特殊性,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更加周密的进行护理,作为护理人员理应不断的提升护理的质量,因此对于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需要心理、专科护理并行,并且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

1一般性护理

1.1要求患者卧床休息

对于心肌梗塞病人来说,卧床休息绝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康复方式。患者在急性期的第一周之内,由于患者自身的情绪不够稳定因袭可能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在此阶段之内患者应该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从而更好的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以及心肌的耗氧量,并且保证患者的病情不会呈现出加重的趋势。作为医护人员来说应该想办法维持整个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从而更好的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使患者床上的活动也相对较低,另外病人在床上的一切活动诸如翻身、饮食以及排便等都需要有护理人员进行协助,其主要原因是活动的增加会导致患者自身的心悸耗氧量提升,从而导致患者的心力衰竭或者心率的失常。在对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当中要做到又准备、有计划,从而更好的避免对于患者的休息产生影响。患者处于心肌梗塞急性期时应谢绝人员的探望,避免患者因为见到家人和朋友而情绪波动,进而导致患者产生心律失常。

1.2饮食护理

通常要求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高热量的饮食,要求患者要多餐少食,由于患者处于卧床休息的状态,患者的心功能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而且患者的心搏出量会减少因此应该补充适量的纤维素和维生素,并且要低盐、低脂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少给患者食用产气的食物,尽量使患者的而饮食清淡,避免患者因为过饱导致腹胀以及心脏上产生负担。

1.3吸氧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肌因为急性缺血而导致的坏死,因此吸氧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早期的心悸梗塞患者来说应该给予每分钟4~6升流量的吸氧量,并且持续3天以上,随后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步的改为间歇性的吸氧,要求流量在每分钟1~2升,此过程需要持续一周时间。吸氧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氧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自身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另外对于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心率失常的症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患者早期如果吸氧足量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患者心肌坏死的面积,这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经常的会感到心前区的疼痛,患者疼痛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表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患者的疼痛看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烦躁不安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反复性的向观众衡壮,并且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和氧气的小号量。因此对于患者及时进行止痛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我们通常会采用吗啡或者杜冷丁来进行止痛,并且对于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专人密切的而观察,以防患者出现药物的负面反应。

1.5排便护理

对于心肌梗塞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出现便秘则应该及时运用番泻叶以及通便灵来进行治疗;建议患者食用含有充足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的食物,更好的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要求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糖尿病患者除外)从而更好的预防患者出现答辩干燥的状况,必要的时候使用开塞露进行治疗。

2进行专科的观察以及护理

2.1心电监护

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一经确诊就需要入住到冠心病的建筑病房当中进行心电监护,对于患者的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心率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对于心肌酶的动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视。而且对于患者的心率进行密切的观察,心律失常本身是常见的并发疾病。心率失常本身是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在24小时之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心率失常最为常见的为室性心律失常,作为护理人员来说,首先要对于心律失常要有较为充分的认识,能够对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图形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图形进行准确的掌握,在进行心电监护仪的连续监护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感和警觉性,对于心率以及心律的变化及时的发现,并且进行入学时的记录,将时间标明之后及时的通知医生。

2.2建立静脉的通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两路或者三路的补液,并且遵照医嘱进行硝酸异山梨酯以及硝酸甘油等药物来起到使患者的冠脉血管扩张的作用,更好的减少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如果患者的血液较低则应该采用多巴胺来保证患者的脑组织血液以及全身血液的供应。

2.3溶栓治疗护理

近些年以来进行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心肌梗塞最为经济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患者早期的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的缩小患者的栓塞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并且能够显著的起到降低患者的心肌梗塞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的死亡率。在溶栓治疗的过程当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出血,因此,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于相关的禁忌症进行排除,并且对于患者的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学唱归进行送检。从而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进行准备。由于患者在溶栓治疗当中使用拜阿司匹林、阿替普酶、溶栓后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导致患者可能会有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紫斑,呕血,以及患者大小便的颜色,特别注意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一旦发生,立即停止使用肝素及拜阿司匹林,并进行对症处理。

3心理护理

急性期的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塞时胸痛程度剧烈,有濒死感,往往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负性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且心肌坏死大大削弱了患者的心功能,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的减弱,以及病人不适应监护室的环境,对室内监护设备及抢救仪器感到紧张及恐惧,加之频繁的治疗观察和护理,造成的紧张的快节奏气氛,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善于观察,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析病人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暗示,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病情加剧,有大量文献报道心理因素与急性心肌梗塞有密切关系。

结束语

通过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前面而且细致的护理,帮助患者消除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得患者更好的进行恢复。而且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特殊性,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更加周密的进行护理,作为护理人员理应不断的提升护理的质量,因此对于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护理需要心理、专科护理并行,并且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黎巧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J].现代医院,2010,10(1):93~94.

[2]竺雁.急性心肌梗塞预防及并发症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4):136.

[3]张汉灵,张云.5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脏骤停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15(2):97.

[4]唐建秀.急性心肌梗死60例的急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7):160.

[5]牛芳荣.心肌梗死的观察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