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不同缝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不同缝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张君

(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不同缝合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与研究组1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角膜缘两端对位缝合结膜瓣,研究组采用角膜切口结膜瓣中央加缝一针的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眼压值。结果:研究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眼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角膜切口结膜瓣中央加缝一针使结膜前移至切口前0.5mm的缝合方式实施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的效果理想,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角膜缘切口缝合方式;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174-02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目前治疗主要采取小梁切除术,不过手术效果常受到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增生的影响,因此选择最佳的缝合方式十分关键[1]。为探索更理想的手术缝合方法,本研究分析角膜缘切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不同缝合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角膜缘切口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与研究组19例,均为单眼发病。研究组: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16~87岁,平均年龄(43.57±8.32)岁;急性闭角型17例,慢性闭角型2例。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42.94±6.83)岁;急性闭角型16例,慢性闭角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以10:3~1:30为范围,做角膜缘悬吊缝线,巩膜瓣4mm×5mm,深度为巩膜厚度的一半,对于60岁以下的患者于巩膜瓣及结膜瓣下放置0.004%丝裂霉素3min,然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小梁切除1mm×1.5mm,切除位置再进行宽基底虹膜周边切除,将巩膜瓣两角缝合,两边各置角膜缘可拆除缝线1根。对照组采用单纯角膜缘两端对位缝合结膜瓣:将结膜瓣牵拉复位至角膜缘,使用10个“0”线对结膜切口和角巩膜缘切口表层进行锁边缝合,保证对位缝合至原位,完成后结膜下取地塞米松2mg注射。研究组采用角膜切口结膜瓣中央加缝一针,使结膜前移至切口前0.5mm:将结膜瓣使用10个“0”线缝合在角膜缘两端结膜创缘上,附带少部分浅层巩膜组织,保证角膜缘与结膜创缘紧贴并存在一定张力,在结膜瓣中央加缝一针,使结膜前移至切口前0.5mm。

1.3观察指标

(1)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结膜瓣后退、滤过泡渗漏所致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2)随访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眼压控制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眼压值的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使用最广泛的术式,其主要通过使房水经板层巩膜下外引流至结膜下间隙被吸收,从而达到降眼压的作用;虽然是一种主流术式,却仍存在结膜瓣后退、浅前房等术后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重要研究课题[2]。

目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多种缝合方式,研究发现不同缝合方式的应用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传统单纯角膜缘两端对位缝合结膜瓣的方式虽能够取得理想的眼压控制效果,但是术后容易发生结膜瓣后退、滤过泡渗漏所致浅前房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考虑为结膜瓣缝合不够紧密、房水经巩膜瓣下滤过阻力偏低等因素导致[3]。而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过程中将角膜切口结膜瓣中央加缝一针使结膜前移至切口前0.5mm,能够有效避免结膜瓣后退情况,且同时加强了缝合紧密度,使滤过泡渗漏等情况减少,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缝合方式同样能够取得较高的眼压控制效果[4]。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术后1个月和6个月眼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充分说明小梁切除术中缝合时采用角膜切口结膜瓣中央加缝一针使结膜前移至切口前0.5mm的方式控眼压效果确切,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印证了上述结论。

综合上述,采用角膜切口结膜瓣中央加缝一针使结膜前移至切口前0.5mm的缝合方式实施小梁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的效果理想,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泽勇,李新霞,杨亚新,等.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球结膜术口及缝合方式探讨[J].兵团医学,2015,45(3):32-33.

[2]杨静,钟兴武,史贻玉,等.小梁切除术中不同可调整缝线对眼表的影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6,16(4):270-272.

[3]苗培建,张雪翎,陈霄雅,等.小梁切除术结膜瓣缝合方式对早期泪膜功能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11):1063-1067.

[4]戈振华,苗培建,王婷婷,等.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可调节缝线对早期泪膜功能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5,14(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