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

李云耀1李永锋2

1.身份证号码:41152719880614****;2.身份证号码:41142219871217****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城市经营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就文化角度进行探究,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发展之路,我国全新的理念在于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延续、深化,是城市文化实践的思维理念与城市文化理论研究的视角转换。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代化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文化;城市建设

前言:城市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文化个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无穷。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记忆;不能跟上时代不断创新,城市文化将迷失发展路径。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城市文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

1城市规划模式的分析

1.1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活动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

1.2城市规划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城市发展要充分考虑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使每位居民都应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展,扩大就业容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系,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缓冲区。指生态保护区与建设开发区之间的过渡性质的地区,是土地争夺的热点。应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综合考虑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近远期结合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开发用地的供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生态恢复区。指已受到干扰而质量下降的敏感区及景观破碎区,以及建设发展区或是生态缓冲区中受到强烈干扰而功能丧失的地区,如空气、河流严重污染区。此类地区须严格限制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对于现有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或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并制定保护控制专项规划。

1.3确定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中短期规划结合

对生态城市的远景发展提出设想,确立各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中期规划以五年为周期,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作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应当依据生态规划的远景目标及本阶段的建设目标,明确五年内规划的重点和发展时序,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短期规划以2~3年为周期,以具体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为重点内容,明境。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满足人生存、发展需要的人工环境,城市发展就是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思想之一。

2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

3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分析

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怎么确立,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氛围、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济南称“泉城”,景德镇称“瓷都”,杭州称“人间天堂”,维也纳称“音乐之都”等等,都是特有文化使之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城市特色。比如,长春可以从历史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等独特文化优势出发确立文化特色,集安可以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彰显文化魅力,延边、前郭、伊通等可以立足民族文化生发个性特色。各地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制度性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活的体现,也决定着城市的物质空间的风格和品位。每个城镇都应该从有利于城市特色生长、城市品位提升出发,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给予深入反思和积极改善,对市民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让优良的宝贵的文化传统和健康、积极、先进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要不断丰富发展这种个性鲜明的城市主流文化,让城市文化品格特色日益鲜明、品位不断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经营的主要模式,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城市文化综合优先和可持续化的发展,以展示城市形象,充分体现城市独有的个性特色。城市文化经营不是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单独运作的一种手段和程序,而是一种思想观念,渗透到城市规划的全部过程。它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相对建筑而言,城市规划是城市文化最容易渗透,渗透也最多的领域”。城市文化经营与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规划利用其综合的观点和整合的能力,规划好城市的空间布局,就有助于防止城市文化经营中某些不顾大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而城市文化经营是贯彻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促进规划方法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姜秀娟,赵淑玲.论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06).

[2]杨军,何邕健.关于城市规划本质的再思考[J]城市,2009,(10).

[3]陆枭麟,张京祥.当代中国城市文化迷失与规划师角色再塑[J]规划师,2009,(05).

[4]徐文雅,徐文权.打工文化和城市形象的互动影响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