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小组合作的突破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自读课——小组合作的突破口

张翠霞

张翠霞山东省桓台县实验学校256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必然要发生质的变化。自读课在很大程度上更容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有利于自主学习。因此,可以把自读课看作新课改的突破口,促进新课改的有力实施。这篇文章主要就平时教学中自读课的上法进行了一番整理。

关键词:自学交流引导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它的颁布无疑是平地一声雷,惊醒并震撼了全国的语文教师。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于是,我带着自己的困惑和迷惘走上了探求之路。

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语文教师,习惯了“课堂围着我转”的授课方式,真的“放手不干”,成为单纯的一个引领者、一个指导者,对我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想到了“自读课”,如果从自读课入手,更容易实现角色的转换。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摸索之路。

我紧紧抓住“自读”的特点,逼着自己放手让学生去学。最初,我总是不放心,总喜欢走到他们身边去问问、去查查,甚至想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去讲讲。但是渐渐的,我认可了学生的自学,并总结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下面就每个步骤详细说明:

一、文学常识和字词的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参考书、报纸等,完成这个任务。但为了避免学生搜集过多的资料,上课交流时浪费过多的时间,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每人的交流时间不得超过几分钟,而且还要比一比谁的资料最有价值。字词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书,从字形、字音、释义等几个方面掌握后,制成字词卡片,进行课上展示。

二、概括文意

概括文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到各种不同文体的不同要素。记叙文要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意;议论文可以围绕论点、论据、论证来进行;小说可以围绕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进行等。学生回答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说得不全面的可以引导其补充;或者综合几个同学的不同答案,最后再让学生最终概括。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也为下一步的小组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品味语言

学生所谓的品味语言,主要局限于他们读懂的部分,因为有些地方,很多学生是存在疑问的。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读不懂的内容做出标记,在质疑探究中进行。读懂的地方,学生读出了什么,请学生及时做好批注。做批注时,我们可以从描写方式、修辞方法、特殊句式、用词的准确性以及能引人联想的句子等方面进行。

这个阶段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因为,学生要想品好一段文字,必须不断地读、思考,然后才能写出自己认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

四、评价人物形象

这个环节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来定。有些文章是没有中心人物的,纯粹是写景的、议论的等。当然,我们不排除写景散文中“情景交融”透露的作家的情感,借以熟悉作家的形象,也不排除抒情散文中思索人物形象。

这个环节同时也可以在品味语言的环节中进行,因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式已经在上个环节中分析了,很容易地就能对人物做出评价。我之所以把它单独作为一个环节,是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后文主旨的探讨。因为,一般情况下,作品中的人物都寄予了作家的一些情感,有利于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五、质疑探究

这个环节是最能发现问题也最能判断学生水平的阶段。学生们在经历了概括文意、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这几个阶段后,对于文章内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那这些疑点就可看作是教学中的“难点”,老师就可以从这个突破口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教学,确立自己的教学侧重点,让学生的这些疑问慢慢消化在平时的讲读课文中。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作用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同时,这个环节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甚至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

六、写作意图,学习写作方法

不用我说,大家已经猜出这个环节的进行有多么容易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喜悦定会呈现在每个人的脸上。这时,学生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升起。或许,他们在偷着乐的同时,并不知道这样的结果完全是自己努力获得的,而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也就是这样体现得啊!

这个环节进行时,为了避免枯燥,老师可以用变换角色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想象“如果你们就是作者,你打算怎么写”,从而让学生领会作家这样写的好处。

七、学生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这个环节说白了就是一个检阅的过程。这个时候,老师才真正站出来,发挥我们的作用,根据每个环节的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求达到预期的效果。经历了前面几个环节的苦苦奋斗,学生们终于有了展示的机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盛大情景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