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

唐文明

(绥宁县中医医院湖南邵阳422600)

摘要:新中国进入信息科技化新时代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新时代背景下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以增强人民的“四个自信”为己任,在理论基础上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为指导。同时在实践要求上,必须维护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安排,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切身实地的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努力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为此,本文将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使命;理论基础;实践要求

前言:

中国共产党所有工作的灵魂,皆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落实,它是一个极具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华民族特色的专有概念。党在十九大已经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具体要求,我们必须时刻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总的来说,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都应该时刻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它有着自己独立的工作内容、任务目标,同时又贯穿在各项具体的工作当中,起着动力激发、关系协调以及思想引领的作用。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有句古话:“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党的历史使命愈接近成功愈困难,但是我们越要坚持到最后。全党必须付出更加艰巨、刻苦的努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一定需要进行伟大的斗争,我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在矛盾运动中前行,抛弃一切“空想派”的作风,要扎扎实实的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工作目标。要知道,一个没有民族信仰的国家,未来不可能会欣欣向荣,一个没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派,更不可能会给人民带来幸福安康的生活。对此,我党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的弘扬名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让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另外一方面,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带领全民族艰苦奋斗,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为全民族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背景下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在于带领各民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大家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时代提倡的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也包括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旦国家的社会矛盾转化成“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之时,党与人民之间的对立就会凸显”。所以,党的奋斗目标必须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高度的统一,人民才会信赖党、拥护党。为此,一方面我们必须落实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准,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必须正确的引导群众实现个人利益的合法化与道德底线,既要尽量满足每个民族的利益需求,又要充分的夯实他们的精神基础,要确保民族之间的统一与团结,做到尊重个体,也满足大众,让全民族都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我们一直在探究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这种理论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所以,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一种“本土化创新式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指导思想,决定了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理论基础。

(1)科学理解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内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是在实践中产生检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其精神内核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性与统一性。要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科学发展,并且时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结合新时代的需求进行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民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文化自信、制度自行、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的发展。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思政教育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理论基础,其中强调:人们的社会存在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基础,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只有在理论基础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的深化群众的思想认知。国家的思政教育的本质在于主导社会主体意识,让群众顺应和推动国家的发展,形成更具凝聚力的社会主义形态。人民的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坚持绿色、开放、协调、创新等科学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才能开展的更加顺利。

三、关于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

(1)服务为中心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中心,在于带领人民在思想上坚决维护党对一切工作事项的安排。为此,我党应该深入群众当中去开展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等各方面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让群众自觉的与党站在同一战线,形成党中央的集中性权威。

(2)回归“以人为本”的思想本质

关于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它与经济建设最大的一点不同在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基础,在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不断的引导人民的思想升华,激励群众的思想活力,约束群众的思想行为,解决各种思想上面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3)夯实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思想文化方面的基础建设,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觉醒的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知道,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是思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我们一定要牢牢的把握群众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让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进而推动各种正能量的思想观点。同时,我们也要用开放的眼光借鉴国际方面比较优秀的文化思想,促进国家优秀文化的交流,把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正如民间广为流传的那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4)大力培养新时代接班人

无论科技如何的日新月异,我们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目的依旧在于思政统一的人才培养。新时代背景下所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大力的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来担当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只有“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担当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对此,我党应该在各阶层大力加强新人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文明素养等个方面的思政教育培训,把新的党建队伍培养的更具组织性、纪律性、思想统一性,确保新的接班人有过硬的执政能力与素养,确保祖国未来的有志青年有本领、有担当、有思想,为他们的人生搭建更好的舞台,让他们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结语:

综合以上文献内容所述,可以大致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用完美来形容,但从整体来看,我党正向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文末,祝愿祖国人民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1]张毅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要求.思想教育研究,2017,0(11);19-23

[2]郑永廷[1].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命线”作用与新的使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92-98

[3]韩迎春[1].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学术论坛,2011,34(3);46-49

[4]刘宏达[1,2].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7,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