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1
/ 2

沂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分析

王洪东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山东省276400

摘要:沂水县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设高标准农田对沂水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项目的建设,可提升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提供动力。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国家明确,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沂水县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2011年以来,全县共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2个,建成高标准农田60余万亩,总投资达5亿元。

一、沂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益经验

(一)规划重科学,发展谋长远。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为避免工程重复建设、浪费国家资金,沂水县对建设选点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充分衔接其它部门的工程建设内容和范围,将每笔资金用到实处,发挥了财政资金的综合效益。

(二)积极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群众参与的理念,在项目区范围确定前,组织人员深入村庄,征求当地村委意愿,严格履行民主议事程序,争取群众最大支持。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现场踏勘,走遍每一个拟建设图斑,反复广泛征求当地群众意见,让村民充分了解规划意图,使得设计更加准确实际,符合民意。在工程施工阶段,项目所在地村小组委派责任心较强的群众担任质量监督员,从材料的选用到工序的实施等各个方面监督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竣工验收后,交由当地村委管理,做好工程后期的管护工作,尽可能延长工程使用期限。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程,做到建设前农民同意,建设中农民参与,建设后农民满意,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管护主体。

(三)责任有主体,实施有保障。签订责任书,明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列入乡镇政府年度工作要点,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处理。为保证项目质量,杜绝项目分包、阻工及强揽工程施工等现象,结合全县社会治安专项行动,组织打击了一批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行为,净化了建设市场。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四)监管严要求,过程严把关。项目实行工程公告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实施合同制、项目实施法人制、项目阶段验收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和项目建成后管护制等“八制化”管理。实施过程重点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招标关。严格按照项目招投标程序确定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全部进入政府指定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杜绝了乱设门槛、量身定制等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二是把好质量关。要求监理单位严格实施现场监理,严控原材料、工序流程、施工工艺、基础性工程和隐蔽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建立群众监督员制度,每个村聘请1-2名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较强的村组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作为高标农田项目监督员,代表项目区群众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三是把好验收关。工程竣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组织复检,乡镇组织专家初验,县级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专家进行复验,最后报请上级验收。验收时必须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实地丈量,对涉及强度、厚度等关键性指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打钻检测。四是把好资金关。对拨付到乡镇政府的业务经费,委托审计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限内不少于两次审计,规范了财务支出行为。

(五)项目助脱贫,群众得实惠。沂水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将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项目建设优先落户贫困村,着力实施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夯实发展后劲,助推脱贫步伐。如我县省级精准扶贫土地整治示范项目,项目区内院东头镇贫困村后武家庄村,以种植生姜为主,通过项目实施,对耕地田面进行整理,解决了祖祖辈辈种地“倒喝水、年年涝”产量低的问题,通过对村庄河道进行防渗处理、修建护堤和拦河坝,保证了贫困村1443亩生姜的灌溉蓄水,项目建成后每年每亩耕地将增加经济收益580多元,项目区耕地年增加经济收益480多万元。以项目助推精准扶贫,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有效的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二、沂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改革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分散、综合效益难以发挥。如原国土部门开展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注重对田、水、路、渠等进行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主要目标;原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开展的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原农业部门开展的高产创建项目,主要包括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综合防控病虫草害、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推进机械化生产等内容;水利部门开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水利设施配套为主要目的。

2019年机构改革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部门也作了较大调整,原来由农发办、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的建设任务集中到农业农村局,之前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项目建设技术规范、实施方案、验收流程等不尽一致,信息资源共享度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今后集中安排资金、统一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了可行性,但是各部门原有建设项目相互独立的弊端已凸显。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度不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重心放在农田领域,对村庄整治、农村环境、村内基础设施等方面涉及很少。在一些项目区,常常能看到在农田配有标准较高的混凝土田间道,而与田间道对接的村庄道路则沟壑林立、高低不平,反差明显,与新农村新社区建设不相协调。

(三)部分项目粗线条设计,土地整治效果不明显。一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群众认可度不高,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在设计阶段,有的是因为村干部未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没有集思广益,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参与不够;有的是因为规划设计人员未深入实际进行仔细的现场踏勘,缺乏细致周密的考虑,致使设计出来的方案施工难度大,还有的在设计上注重硬件而忽视了土壤改良和科技等软件设施,达不到综合配套的要求。

(四)建设有力而运营乏力,后期管护跟不上。在已建成的区域内,有些工程使用效率较低,使得财政资金投资回报率较低。如有些蓄水池工程,抽满一池水需要几百元的成本,因地块较小,又难以与邻地达成一致,所以农户在旱季很少用蓄水池花钱灌溉。项目无专项工程后期管护资金,有些工程,特别是水利工程,有的已年久失修,有的甚至是不能使用,已建有工程面临质量下降的风险。

三、沂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是关键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降低了田坎系数和田块零碎化程度,将不规则的小田块建设成集中连片的格网条田,进而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作业和经营,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沂水县为人口大县,地貌多为丘陵地貌,梯田遍布,高低不平,加之近几年农作物价格不高,农民收益较低,种植积极性不高,在这种地域特色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适度流转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可以有效破解由于农民外出打工造成的耕地被撂荒等问题,可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户等带领农村留守的有效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大提高土地效益,带领农民钱包鼓起来,提高农民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积极性,从而又带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这是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在流转过程中,也要注意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不能改变原有耕地的用途,防止次生问题的发生。

结语

推进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要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农业工程,保证农业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步伐。

参考文献

[1]付浩.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以斗门区莲洲镇为例[J].农林科技,2017(13):273.

[2]赵素霞,牛海鹏,张捍卫,等.基于生态位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220-228.

[3]劉春芳,乌亚汗,王川.基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分区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