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模式下的新型体验式生态农庄发展研究——以祁东县为例

/ 1

基于共享模式下的新型体验式生态农庄发展研究——以祁东县为例

张振文周诗瑶周雨霏

一.祁东县生态农庄产业发展现状祁东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县范围内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林资源尤为丰富,群山绵延,湘江河从祁东县流过,祁东县生态条件优越,但开发程度较低。通过走访调研和查询资料笔者发现祁东县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没有详细的部署和规划,或许该原因致使祁东县生态农庄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经市场分析调研得知截止目前湖南省星级农庄达361家,其中5星级农庄68家,四星级农庄293家。祁东县星级农庄仅一家,集智慧农业、休闲旅游、绿色有机农副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新型体验式共享生态农庄市场空白。以灵官镇枣园竹海休闲山庄、湘香生态农庄、山中农庄、宝莲农庄为代表的生态农庄均未集约资源、合理配置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发展智慧农业,祁东县生态农庄产业发展智慧化程度低、用户体验感较差,产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其次近年来祁东县农村地区大兴土木,部分村庄由于规划不合理,农民大范围改建住房,失去了原本的田园风貌。因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未充分了解生态资源开发合理利用对于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为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致使祁东县生态农庄产业发展滞缓。二.祁东县新型体验式生态农庄产业发展价值1.社会价值祁东县人口10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6.07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农业人口大县,截止2018年未脱贫人口1692户。笔者通过走访发现祁东县未脱贫村镇大多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因此农户基本选择外出至江浙沿海、珠江三角洲一带务工。据统计2018年祁东县全县外出务工人口达到近40万人次,占比超过全县农村人口50%。伴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输出,祁东县部分村镇出现空心村、留守村现象。大量的劳力输出伴随的是祁东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留守老人养老等诸多问题。新型体验式共享生态农庄的发展,将助力祁东县农民返乡就业创业。农民通过入股农庄合作社的土地银行、房屋银行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同时可以在农庄工作提高经济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青年返乡就业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将迎刃而解。同时助力农村地区手工艺制品、深加工农副产品技术得以传承发扬。2.经济价值距离提出共享经济这一名词至今20余年,共享经济在全球飞速发展,中国的共享经济发展水平更是走在了全球的领先地位。新型体验式共享农庄是将共享经济新理念、新型农业科技技术与乡间自然生态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经济转型的创新模式。祁东县物产富饶拥有特色农副产品:黄花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酥脆枣、槟榔芋头、姜、红薯粉等。麦芽糖、红薯粉等传统手工艺深加工农副产品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热销。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庄就是乡村旅游加就地消费农副产品。新型体验式共享生态农庄将智慧农业、可视化农业、农产品电商、传统工艺线上线下联合体验、乡村生态民宿融为一体。通过专业的共享平台发布共享农庄的资源共享信息,此类共享资源不局限于共享农副产品等更包括共享生态资源、土地资源、房产资源、以及乡村文化资源。新型体验式共享生态农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祁东县欠发达的旅游市场发展,同时带动祁东县农村经济发展。三.新型体验式生态农庄发展的机遇祁东县群山绵延,山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衡昆高速,祁东县处在湘桂铁路以及湘江的主干之上。2013年祁东县实现高铁通车,县城距离南岳机场也仅一个小时车程,祁东县处于湘南腹地,素有“湘南明珠”之称。优越的地理位置将促进祁东县高品质集约新型共享生态农庄在祁东县发展。近年来祁东县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确保全县范围内经济快速发展。祁东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吸引一大批外来资本进驻祁东,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将促进祁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的良好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关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措施,农民按照需要将使用权转让、抵押,充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农民带来新的商机。土地流转这一新型土地经营模式受到祁东县政商农各界积极响应号召,土地流转在祁东县发展较为成熟。据《中国共享经济报告》2016年至2017年共享产品创造的市场经济价值达增长近20000亿元。新型体验式共享生态农庄,借以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良好势头,以共享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发展环境为背景,顺应“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潮流,中高收入的城市常住人口为消费人群,以资源共享为核心,以扶持祁东县农村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实现农业经济三产融合。四.祁东县新型体验式共享生态农庄发展可行性构想新型体验式共享生态农庄以祁东县区域性特色农业农业资源为基础,融合祁东县乡村特色风土人情,把农业园区观光、农耕体验、农业展示、农产品提供、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赋予生态农业资源可观赏、可参与、可购买的意义,形成了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项目力求实现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文化传承和自然生态的归一化发展目标。该项目在落地村镇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土地银行、房屋银行合作社,农民通过将闲置土地入股银行,生态农庄开发商可从银行中“贷”出土地和房屋,进行资源整合开发。生态农庄开发商搭建信息化技术平台、引进可视化农业系统、以及资源共享交易平台。将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全网共享。参考文献:[1]林蕾,许艺娜.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共享农庄发展对策研究[J].南方农业,2018,12(32):80-82.[2]胡向东,王晨,王鑫,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8,2:86-93.[3]徐晓杰,王吉.以共享农庄探索海南“分部经济”发展模式[J].今日海南,2018,1:44-46.[4]周晓卫.县域农业生态旅游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作者简介:张振文,男,出生于1976年5月,内蒙古包头市人,现任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方向讲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务协商及其机制、电子商务应用、物流信息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