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

刘碧梅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一科51051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依入院顺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36)和预见性护理组(n=37),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主诉吞咽障碍患者或发生误吸的患者实施吞咽评估和吞咽训练,干预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常规进行吞咽障碍评估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吞咽障碍发生率、平均住院日,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吞咽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不明显(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常规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入院2周后的吞咽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用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日,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吞咽功能;预见性护理;康复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一种后遗症,有研究指出,我国约62.5%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吞咽障碍,指的是患者无法将食物安全、有效地输送到胃内,增加了误吸的风险,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影响患者康复的并发症[1],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已成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经头颅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全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并将意识障碍、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无法沟通和未能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排除。

依入院顺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分别为36例和37例。常规组男女分别为21例和15例;平均年龄为(65.39±7.62)岁;平均病程为(2.57±0.74)个月。预见性护理组男女分别为21例和16例;平均年龄为(65.43±7.58)岁;平均病程为(2.55±0.7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遵医嘱给药、保持病房环境干净、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功能训练等常规护理,对主诉吞咽障碍患者或发生误吸的患者实施吞咽评估,并指导患者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嘱患者取舒适体位,先对其头面部和颈项部进行按摩;之后采用适当的手法对患者咽喉部的肌肉进行放松;在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喝水和咀嚼等被动训练,整个训练约30min,每天按摩1次。

预见性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对患者行吞咽障碍评估和预见性护理干预:⑴所有患者均应用容积-黏度测试(VVST)进行床旁进食评估,即选择容积[少量(5ml)、中量(10ml)和多量(20ml)]和稠度[低稠度(水样)、中稠度(浓糊状)和高稠度(布丁状)]最适合患者的摄取液体量,按照不同组合,患者取正确的进食姿势,需进食9口可完成完整的测试,观察患者吞咽的情况,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风险:①安全性:若患者出现咳嗽,提示部分食团进入呼吸道,可能诱发了误吸;若患者的音质发生了改变,即患者吞咽后声音变得湿润或沙哑,提示可能诱发了渗漏或误吸;若患者的基础血氧饱和度水平下降约5%,提示诱发了误吸。②有效性:若患者所进食团部分漏出,说明唇部闭合不完全;若患者吞咽效率低下,导致口腔有残留食团,说明患者舌的运送能力受损;若患者咽部有食团残留,说明患者咽部清除食团的能力受损;若患者需多次吞咽动作才可将食团吞下,说明患者摄取食团的有效性下降[3]。⑵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对吞咽功能轻度障碍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吞咽障碍的危害及进食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且患者进食时将床头抬高30°~40°,避免与其交谈、保持环境的安静,尽可能让患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进食上,食物以软食或多岁的食物为主,进食速度以小口缓慢吞咽为佳。若患者进食过程中出现呛咳和误咽时需立即暂停进食,协助患者将误咽的食物排出。进食后给予患者口腔清洁。②吞咽功能中度障碍患者脑梗塞急性期需留置胃管鼻饲,患者病情缓解后行功能康复训练。③吞咽功能重度障碍的患者以鼻饲进食为主,需先将床头抬高30°~40°,鼻饲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量、形状、温度和灌注速度的鼻饲食物,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症状明显改善后且经评估后,可行经口进食。④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指导患者进行空吞咽训练、叩齿训练、漱口训练和鼓腮训练等口腔肌群的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吞咽障碍发生率、平均住院日,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吞咽功能。

以日本学者藤岛一郎提出的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对患者护理前和入院2周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分值为1~10分,且评分的高低与患者吞咽功能的高低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吞咽障碍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虽低于常规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常规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吞咽障碍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对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是疾病损伤了患者与吞咽相关的中枢或神经而引起的摄食功能降低、进食时呛咳而不愿意吃饭等症状,传统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与当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不相符。

误吸是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及时,食物残渣和口腔分泌物等易进入气管和肺中,若食物残渣和口腔分泌物带有病原菌进入肺内繁殖,可对肺脏造成化学性损伤,引发的肺部混合性、反复的感染,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先进行吞咽障碍评估,而VVST是一种安全、快速、准确的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此外,口腔肌群的训练可增强患者舌肌和唇肌的力量,加大患者口腔和咽部压力,促使食物顺利进入食道,减少了咽部残留,使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p<0.05),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其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武文娟,毕霞.表面肌电技术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8):932-934.

[2]闫坤丽,顾志娥.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6):108-110.

[3]蒲萍,陈琴,柯燕燕等.基于吞咽功能筛查的分级护理干预在桥小脑角肿瘤患者中的运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50-1452.

[4]张百祥,华何柳,王秀玲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7):5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