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预时间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效果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不同干预时间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效果临床分析

张刚

湖北省蕲春县妇幼保健院儿科4353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时间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61例,将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实施干预。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实施干预。两组患儿均给予通气和氧合,使患儿血气在24小时内达到正常;维持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维持患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给予胞二磷胆碱、1,6一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根据患儿颅内压增高情况,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有惊厥患儿,给予苯巴比妥抗惊厥。治疗后6个月采用中国标准化的贝来量表评定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实施干预,有利于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differentinterventiontimeonneonatal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Methods:61casesofneonatal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April2016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n=two).Theobservationgroupwasintervenedwithin24hoursafterbirth.Thecontrolgroupwasgiveninterventionwithin24to72hoursafterbirth.Twogroupsofchildrenweregivenventilationandoxygenation,sothatchildren'sbloodgasin24hourstoreachthenormalmaintenanceofbloodpressureandheartrateinthenormalrange;maintainchildren'sbloodglucoseinthenormalrange.Atthesametimegivecytoplasmictwocholineand1,6andoneortwophosphatefructose,vitaminCandotherdrugs;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childrenwithincreasedintracranialpressure,reducingintracranialpressurewithmannitol;aconvulsion,phenobarbitalandanticonvulsant.After6monthsoftreatment,children'smentaldevelopmentindexandmotordevelopmentindexwereevaluatedbythestandardizedchinese.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mentaldevelopmentindexandthemotordevelopmentindex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P<0.05).Conclusion:earlyinterventiononneonatal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isbeneficialtochildren'smotorandmentaldevelopment.

Neonatal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earlyintervention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患儿预后各不相同,属于儿科常见的危重病之一。严重的患儿可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留下后遗症,影响患儿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本文观察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61例,以上患者诊断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改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度。以上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过头颅CT等辅助检查证实,同时排除其他先天性疾病所致的病变或则其他遗传疾病。将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胎龄为(38.4±1.3)周;平均体重为(3.61±0.31)kg;母亲平均年龄为(29.4±3.4)岁;出生3天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评分平均为(14.89±5.12)分。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胎龄为(39.1±1.5)周;平均体重为(3.66±0.21)kg;母亲平均年龄为(30.4±2.9)岁;出生3天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评分平均为(14.57±4.73)分。两组患儿在性别、平均胎龄、平均体重、母亲年龄和NBN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实施干预。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实施干预。两组患儿均给予以下干预:患者入院后给予适当的通气和氧合,使患儿血气在24小时内达到正常;给予患者适当灌流,避免患儿血压出现较大波动,使血压心率等维持在正常范围;维持患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给予胞二磷胆减、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根据患儿颅内压增高情况,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有惊厥患儿,给予苯巴比妥抗惊厥。

1.3观察指标: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6个月进行复查,通过中国标准化的贝来量表(ChilddevelopmentcenterofChina,CDCC)评定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量表中运动项目考察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DevelopmentIndex,MDI);运动量表项目考察患儿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iveDevelopmentIndex,PDI).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两组患儿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导致的脑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从而引起新生儿脑损伤。多发病于足月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残疾的常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此病多与宫内或者出生时发生窒息缺氧有关,当发生窒息缺氧时,患儿代谢障碍、脑细胞损伤,同时脑血流减少等。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患儿出现脑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可发现皮层、基底节、间脑、脑干等处发生局灶性坏死。目前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维持和对症治疗[1,2]。

研究发现,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不同的干预时间对患儿的预后也差别。这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过程存在着潜在的时间窗口关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死亡形式以凋亡为主,由于凋亡是一个进展较慢、持续时间较长的可逆过程,如果能够通过干预手段抑制和阻断凋亡过程,有效的防止神经细胞发生迟发型坏死,就有可能减轻缺血缺氧对患儿的脑损伤,从而减少产后的后遗症发生。研究表明,神经细胞的死亡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时间上,当发生缺血缺氧后,早期因急性的能量衰竭,离子转运出现障碍,从而引起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出现不平衡现象,如细胞内钠离子出现堆积,从而引起细胞发生渗透性的肿胀,如果继续加重,将导致细胞发生溶解性死亡。在急性坏死发生以后,还存在着一段迟发型的细胞死亡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细胞凋亡。一般来说,细胞凋亡通常发生在缺血缺氧后的30min,在24c消失时达到高峰,持续4周左右。所以在此阶段,根据采取措施不同,细胞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继续凋亡和坏死,另一个是转化为正常组织。

研究表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包括三个过程,一是原发性细胞损伤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缺氧缺血是细胞损伤的原发阶段;二是窒息复苏期间能量恢复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潜伏期;三是迟发性细胞损伤阶段,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两次能量衰竭的发生,特别是迟发性细胞损伤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可发生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和加重神经元的死亡。在第二过程中,潜伏期阶段是减轻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措施能被成功应用的最佳时期。在继发性能量衰竭发生之前进行干预,可以阻滞缺氧缺血导致的瀑布式继发能量衰竭,进而减轻脑损伤[3,4]。

在本研究中,通过观察不同干预时间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其神经系统预后的明显差异,从而可以看出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在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对患儿治疗后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评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而说明了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所以,尽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实施干预,有利于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新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8(8):122-123

[2]杜龙,张淑霞.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治疗与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8(7):107-108

[3]董贞爱.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重79例临床和CT分度[J].中国实用医药,2011,3(29):62-63

[4]杜静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3(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