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试论如何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解丽娟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美术课堂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强调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之下,小学美术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老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激发;兴趣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的作用和重要性,学生只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研究和探索,才会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勇敢的迎难而上,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立足学情,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天然性,所以不像中学生可以被动接受或者被迫接受,只要是他们不喜欢的,强加给他们,他们也不会接受,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你不让他们做,他们也会自己去做,这就是让我们有时候哭笑不得的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现象就表现在学习兴趣的启发上,小学美术课教师如何能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或者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话,只要抓住偏好,学生就一定会“上钩”,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学习效果的提升。鉴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出发,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开展适合其发展的活动,同时为学生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保障学生的特长有施展的空间。更重要的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美术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以至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落到实处。如在学习《玩泥巴》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采取有效教学的方式。本课是运用泥材及塑形手段,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乐趣,表达自我情感及想象的学习领域。本课强调感受性、体验性和游戏性,把学与玩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体验活动的乐趣,对泥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对泥材、塑形技法过程的探索体验。发展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想象能力和自我表达的信心。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一定要考虑到学情,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确保有效课堂的实现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用展现生活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真实的美术教育从生活中出发,在生活中进行,最后再回归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把美术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如教学《剪窗花过新年》一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不会始终保持旺盛的注意力,此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之前,我把教室布置成过春节的场景,春联、窗花都贴上去了,还配上了喜气洋洋的音乐。当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感觉像过年一样,个个兴致勃勃,接下来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创新的热情。

三、采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儿童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并且能够持久。如果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当中,就解决了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无法持久、稳定的缺陷。比如,在讲《泥塑小动物》时,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首先向全班宣布这节课要做一个游戏。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兴趣大增,精神集中。我先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把眼睛蒙上,然后给他们每个人一个泥塑的动物玩具,让他们通过触摸猜出自己手中的玩具是什么动物、该动物有什么特点。很快,大多数学生都猜到了自己摸到的动物是什么,而且也在教师的引导下讲出了动物的体貌特征。这样,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教学内容中分析动物特征的重点和难点。

四、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使学生美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要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建议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一是教师可经常组织美术作品鉴赏与交流会,具体来讲就是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习作集中在一起,互相鉴赏,互相评比,在彼此交流和互动中,实现思想的融合和碰撞,进而提高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二是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办板报、墙报,这项活动不但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还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之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潜能得以挖掘;三是教师可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手工美术作品制作,并可设立专门的手工制作区,请同学们把制作完成的成品摆放在该区域内,全班共同鉴赏,这样不但使某些学生的艺术天赋得以崭露头角,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四是教师可经常带领同学们走出封闭的校园,走向大自然,在亲身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每个孩子由于家庭生长环境不同、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个性特点不同等,致使其对美的标准、感受、兴趣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首先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以他们的眼光看待学习,比如在学习水墨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这样安排教学进程,先是讲授作画要领和方法,之后按照这些要领进行示范作画,此举的目的不是引导学生依照教师的示范来操作,而是帮助学生加深对要领和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创作的技能和水平;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美术领悟能力及绘画功底,采取有差别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从而收获最高效率、最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信达.经历迁移变通感悟创造——小学美术学法“十字”诀[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2]刘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8(4)

[3]白如明.小学美术课的兴趣教学[J].宁夏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