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从这里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精彩从这里开始

牟洪福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

牟洪福山东省博兴县第一中学256500

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那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导入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法即教师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它的设计思路: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出里面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点出新课。

例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运用此法需要注意:情景的设置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典例出发,若学生对这个情境不熟悉,他们想思也无从下手了。只有贴近他们,他们才会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它的设计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对学生说: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二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三天给我回扣4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通过这个例子,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引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就是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游戏、谜语等传授给学生来导入新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趣味导入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解任意三角形的导入,一位教师如此开场白:“我的‘法力’无边,能不过河而测河宽,不爬山而知山高,不接近敌阵地而知晓敌我之间的距离。”学生被这些话深深地吸引,教师接着说:“我的‘法’是数学方法,我的‘宝’是正弦定理”。寥寥数语已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掌声响起的刹那间,已预示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精神上的铺垫。

四、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

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还可以强化视觉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心智准备。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墙(构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叙述事实,学生点头称是)。如此,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水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但你们能不能找到理论依据呢(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的集结,数学教学也不只是刻板地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现实意义,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堂导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所以,导入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要具有启发趣味性。

3.要有时效性。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

4.力求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应该避免一些老生常谈的导入事例。